感知能力越强,意味着信息获取方式更多或信息获取量更大。因此感知能力将会是人类进化路途中很重要的方向。感知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信息获取,但信息获取并不是生命的最终目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决策,并最终应用于生存过程,保障生命的存活及繁殖,感知能力只完成了其中的第一步。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及决策,最终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另一项能力——意识。
意识能力
意识在当下并没有普遍性定义,哪怕它是我们的常用词。这里对意识的定义同样不具备通用性,但为说明,仍估且为之。意识是生命体基于生命欲望,在生命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感知能力作为信息输入,判断、决策信息,预测态势、控制生命体执行策略的,并使生命体拥有能动性的生存保障能力。就生命的能动性而言,意识是生命体的动力中枢。
以当下的认知水平与科技手段评判,意识与生命欲望、感知能力是一体的,不可拆分。首先说明意识与生命欲望的关系,生命欲望是对生命本能的定义,意识是实现本能的控制器,在本文的论述中,不进行区别,认为是同一对象。意识的判断及决策是直接的,发源于生物本能的,非智能的。如果做类比描述,更像是单片机编程,判断逻辑贴近于硬件的、特化的(非通用性的)、判断条件简单的、反应十分快速的、复杂条件下可能无法准确应对、强制在运行状态的硬编码逻辑。有意识即意味着可以进行决策活动,哪怕决策的结果并不是最佳处理方案。意识的决策能力意味着拥有意识的生命体具有能动性,例如两性繁殖过程中的求偶行为,即为主动性行为。生命体的主动性,由意识发源,感知能力被动性(持续性)的获取信息,意识能力识别信息及决策,并控制生命体完成相应的动作指令。另需说明的是,意识与直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意识的决策是有预测性的,基于是否有利自身的条件而采取强化或规避等行为。预测性也是生命体的核心能力。关于预测性需要说明的是,预测的目的是期盼对于生命个体有利的结果,但是受限于各方面因素,预测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性关联。同时意识对于决策并不基于理性判断标准,因此决策存在伤害自身或短视利益的可能。可以认为,把直觉理解为预测,直觉就是存在的,即使直觉并不具有正确性。
意识并不基于理性或智能构建,只有基础的判断规则,而不考虑智能逻辑。例如猴子,不知道苹果叫做苹果,并不依赖水果是能吃的,所以苹果是能吃的智能逻辑,但却知晓苹果是能吃的,是食物。它对苹果有基础的理解,并不依赖于对苹果的理性化描述,是因为猴子看到了苹果类物体,意识便直接激起了它的进食欲望。猴子并不在意面前的叫不叫苹果,是不是苹果,而只在意把它送进口中吃掉它。正如人饿急了也不会去注意食物味道好坏一样。意识是原始的生命动力,并在不断更新进化。作为人类,拥有了更强大的认知能力,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物体,但真正生效的判断逻辑仍是意识,比如快速反应不基于理智判断,而基于意识。通常的各项训练过程,即是将理智结果输入于意识判断的过程。早期生命基于经验改写意识,判断逻辑不适用的便遭遇到了淘汰。对于人类而言,人类可以通过理性与训练,进行意识的部分改写。
从自身的感觉来说,最能够证明意识存在的是,意识使你能够意识到有一个东西,哪怕他说不清道不明,无法用理智与语言定义它,但是你就是知道,它存在,你能感觉到它,这也是意识一词的来源。
情绪能力
情绪是生命能力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基于意识而产生。情绪是对意识决策结果的强化,也是基于意识决策对生命体自身而做出的激励(指在对应的情绪上给予强化,如愤怒时会增强力量,以加强对抗能力。并不指带有价值判断的如愤怒即是属于负面的价值判断)。同时也是基础生命欲望的再次进化,并且与生命欲望互相影响。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