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所以带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洋溢的性质,拥有创造与改变的生命本能,就是因为生命在适应并改变自身与外界。生命带来的力量,即是生命活力。对生命活力的渴望,即为活力欲望,是生命本身对生命能量的渴求。生命能量在生命过程中不断被获取与消耗,这也是生命本身的性质之一,同时也是生命改变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原因。当生命体的生存欲望与繁殖欲望获得充分满足后,活力欲望便会更充分的展现出来。活力欲望是一个消耗补充、补充消耗的循环。亦可以理解为周期函数。对于今日的人类来说,休息好了,有精力了,便要去工作。工作累了,就需要休息,养足精神。精力旺盛的人总是要做许多事,并且会受到许多羡慕目光,觉得他活力四射。无精打采并不受人喜欢,会被认为缺少活力。这并不奇怪,只是生命本能的体现。
活力欲望的另一表现,体现在创造力上。例如过剩的认知欲望即建立在活力欲望之上。人类的知识发现与科技创造,主要基于活力欲望与认知欲望的贡献。
生命欲望作为意识生命体的动力发源,即使暂不能证明,但仍能被人所理解——欲望是一切行为的发源。只是生命存活拥有欲望不并足够,还需要一系列的生命能力。如果不将人类看做是特殊的,会发现人类所拥有的感知、意识、情绪、智力等能力,并不为人类所独有。而是很多生命体都已具备的能力。只是因为“硬件”原因,或是并未拥有自我能力,而被限制在看起来不高级的阶段。不做特殊说明情况下,以下对生命能力的概括,为所有意识生命体所共有。
感知能力
生命体出现后,为了维持自身存在,需要满足内在动量与外部变量的双重条件。当然,内外的需求同时存在,是不可拆分的。为了方便说明,需要将两部分分别阐述。内在动量即为生存欲望与繁殖欲望,是维持生命个体存活的原动力。外部变量即生命所在的地球的环境。之所以叫做外部变量,是因为地球的环境是变化的,时间与空间都会影响生命体存在。生命体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对外部环境(地球或地球局部)有无法剔除的依赖的。例如进食,需要生命体从外部获取能量,同时需要排除不能利用的物质,也就是排泄过程,对个体生命来说是排泄废物。但对另一些生命体来讲,“废物”是食物。在这样的生命过程里,对外部环境的识别与判断,便是生命体逐渐形成的感知能力,同时认知欲望与活力欲望也一同而生。尤其当生命形式发展至一定程度(如哺乳动物与鸟类)后,对外部环境识别的能力获得了更大幅度的提升。
感知能力对人类来说是十分熟识的。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收集生命体自身及外部生存环境的信息,为生命决策(意识)提供信息输入。感知是被动能力,即拥有能力便一直生效,同时是对生命体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监测。古人对自身的感知能力做过总结,便是我们常说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应的人体器官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以及皮肤。对于这五种人类的感官,无须过多解释,属于人类的基础能力,并一直在使用。感知能力支撑了人类当今的所有信息来源,但同样存在限制。并且,感知限制并未完全被熟知与重视。人类应用视觉所获取的信息量在感知能力中占比不低于70%,数字未必准确,但足可以说明视觉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只是视觉为人所呈现的信息,是完全真实的吗?如果将人作为生物看待,人的视觉由眼球与大脑成像共同完成。而视觉依赖光源,是物体对于光的反射所呈现出的不同视觉特性,视觉对物体的捕捉与成像,能够被视作信息的100%复原吗?人类的感知能力并不如通常所理解的强大,相反,限制颇多。感知并不能够为人类建立完全真实的世界。以今天的视角再看人类的感知,至少痛觉也应算做感知能力的一种,和触觉并不完全相同。与之对应的,欣快感同样值得继续探索,这也是分子生物学对毒品等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