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很多哲学家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
这一任务,其实也是本体论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6)恩培多克勒、阿纳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源。
(7)苏格拉底认为本体论无法被认识,人应该关注人生相关的问题。
(8)柏拉图把本体表述为“理念”,“理念”(idea 或 eidos)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
柏拉图把理念扩大到世界的一切方面,认为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自己的理念作为其存在的根据,由于万事万物都各有自己的理念,各种理念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理念世界”。
(9)亚里士多德
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说明了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这就是阐明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它的对象不是特殊的存在物,而是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这种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就是“本体论”,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也可以被称为实体哲学。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
实体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实体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是“这一个”,而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东西;其次,实体不同于属性,它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再次,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即没有一个实体比另一个实体更是实体。
(10)大陆唯理论
笛卡尔搞出了个“怀疑”,莱布尼兹搞出了个“单子”,进而演化出了独断论
(11)英国经验论
贝克莱、休谟对唯理论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也就是我在第一节提到的——我们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感觉经验,那么我们对于本体的理解,也注定是主观的,注定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2)康德
面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执,康德站在一旁哈哈大笑,提出了“不是我们认识要符合客观对象,而是客观对象要符合我们的认识”
属实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彳亍!
4. 场域论
“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终极规律”?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会产生不同的场域论立场。
(1)如果你感觉这个世界存在一个“规律”,一切现象都由这个规律决定,都可以被这个规律解释,你的场域就是融贯的。
持这种场域观点的人,有可能变成奴才。
因为社会上的一些权威人士会声称自己比别人更加接近这个“规律”。
面对权威,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有些人是纳头便拜的,是丝毫不去质疑的。
(2)如果你能洞察到场域中的一些不可能被调和的矛盾,能洞察到这个场域内部的撕裂、短路,你的场域是分裂的。
比方说规律与自由的矛盾,比方说价值与理性的矛盾。
(3)面对场域的分裂,如果你以自己的内在力量去调和它,你的场域是中心化的。
(4)更进一步,如果你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你的场域,可能是无定形、不断流转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