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决定论是如何成为一种对实在论的担忧的?不充分决定论的论证过程如下:让我们把相关的一整套科学信念称为理论;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理论与数据是一致的;数据穷尽了信念的证据;因此,没有证据上的理由相信这些理论中的一种,而不是另一种。鉴于这些理论恰恰在它们对不可观察的事物的说法上有所不同(它们的可观察后果–数据–都是共享的),对实在论的挑战就出现了:选择相信哪种理论并不是由数据充分决定的。 在当代的讨论中,这种挑战通常是用稍有不同的术语提出的。据说,每一种理论都有经验上等价的对手–也就是说,在可观察的方面一致,但在不可观察的方面不同的对手。这就成为对实在论者可能希望认可的任何特定理论的真实性进行怀疑论证的基础。因此,各种形式的反实在论认为,涉及不可观测物的假说和理论的认可,不仅仅是基于可能与其真实性相关的证据,而且也是基于其他并不表明真实性的因素(见3.2节和4.2-4.4节)。(最近的解释,见van Fraassen 1980年:第3章;Earman 1993年;Kukla 1998年:第5-6章;以及Stanford 2001年)。
对不充分决定论的论点有许多争议。例如,人们可以区分实践中(或在某个时间)的不充分决定论和原则上的不充分决定论。在前一种情况下,之所以存在不充分决定论,只是因为在实验技术或仪器的可预见的发展之前,无法获得支持一种理论或假说而牺牲另一种理论或假说的数据。在这里,实在论可以说与 “等着瞧 “的态度是一致的,不过如果未来鉴别的前景不佳,对实在论的承诺可能会因此受到质疑。在任何情况下,大多数不充分决定论的支持者原则上都坚持不充分决定论的观点:即无论可能出现什么证据,总是存在(可信的)经验上相当的对手。对此,有些人认为,原则性的担心不能成立,因为随着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发展,以及科学背景知识的变化,算作数据的东西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从而改变了得出可观察的预测所需的辅助假设(Laudan & Leplin 1991)。然而,这种论点可能建立在与许多反实在论者所假设的观察概念不同的基础上(上文从人的感觉能力的角度来定义)。(其他回应见Okasha 2002年;van Dyck 2007年;Busch 2009年;Warrall 2011年)。
Stanford (2006, 2015)提出了一个历史化版本的不充分决定论,认为科学史揭示了一个反复出现的 “未设想的替代方案问题”:通常,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都会有一些科学家没有想到的理论,但这些理论与事实上被接受的理论一样,被现有的证据所证实;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这些未定论往往会取代历史上的那些行动者所采用的理论。(对这一挑战的讨论和评价,见Chakravartty 2008;Godfrey-Smith 2008;Magnus 2010;Lyons 2013;Mizrahi 2015: 139-146;以及Egg 2016;参见Wray 2008和Khalifa 2010关于Lipton 1993、[1991]2004:151-163所描述的 “考虑不足 “的相关概念)。)
3.2对最佳解释推论的怀疑Skepticism about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