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克里普克对这个命题的解释并不充分。以二维语义学的框架来看,(D)实际包含了两个内涵不同的命题:1.倘若我们预先固定了“一米”的长度即为1m,那么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命题是否为真,而且“S在时间t0时的长度”需要实际的测量(即需要观察经验),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后天偶然真理;2.倘若我们预先固定“一米”必定随“S在时间t0时的长度”的变动而变动,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同义反复,那么我们就会先天知道这个命题必然为真,即这个命题是先天必然真理。
五、 对象的起源作为其本质特征
克里普克认为一个事物在现实世界的起源就是其本质特征,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经验发现本质特征。
如果一个对象O必然具有特性P(即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中,如果O存在,那么O就具有P),那么特性P就是对象O的本质特征(Essential Property)。因此,对于一个对象O,在可能世界中任何起源与之不同的事物不可能是对象O,因而对象O的起源是其本质特征。
示例:伊丽莎白女王——假设:从这个(与实际的女王相同的)受精卵成长的女人最后完全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而另一个从不同受精卵成长的女人成为了女王,并与当前的伊丽莎白女王的人生轨迹具有相当的相似性。但是我们不能接受后一个女人真正是这个女人(所谓的女王)。
但是本质特性仅仅是确定对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示例:假设一块木头做成了一张桌子,然后从完全一样的材质(木头)打造出完全一样的桌子,但是第二张桌子依然是另一张桌子,不是这张桌子。不过,如果相同的这块(第一块)木头被做成了一个花瓶,那么它也不是这张桌子。
六、 反对传统描述理论的模态论证
假设现实世界中,一个对象的专名为N,(按照传统描述理论)其对应一个摹状词φ,(按照簇描述理论)其对应一簇摹状词D。而N是在现实世界的固定指示词,即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中,N总是指称同一个对象。
1. 在一个可能世界中,对象N可能并不满足摹状词φ,因为摹状词φ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描述对象;
2. 同时,N可能也不满足D,因为对象的簇摹状词D同样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描述对象,即使在可能世界中对象满足足够数量的摹状词,满足的比例或权重问题往往也引起争议;
3. 但是,N依然可以是N,即专名N(作为固定指示词)依然指称那个对象。
七、 反对传统描述理论的语义论证
克里普克以一个关于“哥德尔”的思想实验进行语义论证:
已知:专名“哥德尔”=证明不完备性定理的人,其受过良好的教育,并能独立解释不完备性定理
1) 假设哥德尔事实上不是不完备性定理的发现人;
2) 施密特神秘地去世了,哥德尔获得了施密特的手稿并以个人的名义发布了其中的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
3) 进一步假设哥德尔的其他重要成果也来自施密特的手稿;
4) 这样,专名“哥德尔”的摹状词都被“施密特”满足,按照描述理论,我们应该以专名“哥德尔”指称施密特;
5) 但是,我们依然以专名“哥德尔”指称哥德尔而不是施密特;
八、 固定指示词理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