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Socrates)
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70年,并最终在公元前399年死于雅典狱中,罪名是“不敬神和败坏雅典青年”。虽然当时的友人们给他提供了种种脱罪的机会,但他选择遵守法律,饮下毒芹汁,遵照同胞们的决议,死去了。
如今我们对苏格拉底的了解,基本上都源于柏拉图的对话。早期的柏拉图对话呈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苏格拉底,而到中后期的柏拉图对话中,苏格拉底就变成一种文学手段。
有个著名的传说,有个叫凯勒丰的人在德尔菲(Delphi)求神谕,问谁是活着的人里面最有智慧的,神谕回答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听后大吃一惊,但他转念想到,确实没错,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一只牛虻,不停地叮咬自己的同胞,让他们思考关于德性和最好生活的问题。
今天我们根据遗留下来的资料和柏拉图对话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对苏格拉底做如下描述:
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是雅典凯歌高奏的时代。先前雅典领导希腊战胜波斯,并由此获得了强权与财富。这是伯利克里的雅典,他用新的雅典帝国中诸城邦的贡赋,在雅典城中修建美丽的庙宇和雕塑,并资助艺术。在古典时代这个高峰期,最重要的理想是美,不仅是男性的形体与面容之美,也是社会与政治之美。这些技艺得之于教育,而教育则掌握在那些大智术师手里,这些技艺可以带来声名,荣耀,财富,权势以及公共机构中的高位。苏格拉底其人,还有他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切的拒斥。
苏格拉底出名的难看,双眼外凸,鼻子大而扁,嘴唇厚,身形魁梧而不修边幅。他还有怪癖,比如好几天站着出神,沉浸在思考中。他不要荣耀,不求公职,但在战场上,他与同胞并肩作战,勇猛异常。因此他与众不同,是个异类,一个怪人。
苏格拉底的贫穷和无意于世俗事务,被后来的犬儒主义者(Cynic)所模仿;他对思考的执着和对原则的忠贞遵守启发了后来的斯多亚派;他启发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是人类的独特之处,而他“经过省察的生活”的教诲,则启发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理性是伦理之基础。
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身上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他的“苏格拉底式方法”,人称“反诘法”。过程是,苏格拉底先让他的对话者就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正义、勇敢、节制等——给出定义。比如,勇敢的本质是什么——一旦对话者给出定义,苏格拉底就会证明,对话者所相信的其他一些事情与这个定义矛盾。
早期柏拉图对话中有关苏格拉底式方法,通常止于一个未决的疑难,并没有找到一个肯定的定义。但对话至少已经揭示了一些错误和不充分的定义。在这过程中,人们学到了一些东西,即不论某物X 是什么,人们对X 的本质是无知的,因而要进一步思考本质。
但反诘法仅仅是使人知道自己的局限,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核心问题似乎是苏格拉底对本质定义的追寻。实际情况难道不是:当一样东西符合一组特征中的某个子集,我们就可以用某个概念去描述这个东西,而这些子集虽然有所重合,但合起来并不能完全构成这个东西的本质?试想,战场上的勇敢、牙医手术椅上的勇敢,第五次奔赴考场的勇敢,这些勇敢表现,有什么共同的本质?
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只有定义了勇敢的本质,才知道什么是勇敢。这表明,即便事物有本质,在把握这个本质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关于它的知识了。这种思路的另一个版本是:我们是在了解一件事物的许多个例之后,才能上升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普遍知识。
亚里士多德说,这恰好是苏格拉底的方法。一种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例类比到整体的归纳法。
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归纳法本身是不可靠的。从早期的对话来看,苏格拉底本人并非完全不诡辩。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