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格主义者是观念论者,他们相信实在及其sense是由意识构成的,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实在论,认为自然秩序独立于人类意识。为了分类的方便,许多人格主义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别:严格意义上的人格主义和宽泛意义上的人格主义。严格的人格主义将人置于一个哲学体系的中心,这个哲学体系源于人格自身的“直观(intuition)”,然后继续分析作为这种直观对象的人格实在和人格经验。二十世纪欧洲严格的人格主义主要版本的方法广泛地吸收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脱离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哲学体系。然而,在人格主义的观念论版本中,更加明显的是,严格人格主义的深层根源往往在德国观念论的早期批判性接受和道德感哲学的某些方面。原始的直观实际上是自我意识的直观,通过这种直观,人们不仅仅通过非中介的经验来掌握价值观和本质意义。通过反思这种经验而产生的知识不过是对原始直观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反过来又产生了对道德行为框架的意识。然而,在现象学或存在主义分析中,作为价值和意义中心的人的直观并没有穷尽。这些分析往往指向超越自身的事物,表明人格本身在构成上的超越,不可归结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或这些表现形式的总和。尽管存在差异,但美国的Bowne学派和他的第一批追随者以及欧洲Emmanuel Mounier的人格主义都代表了这种严格意义上的人格主义。
宽泛意义上的人格主义并不认为人格是原始直观的对象,也不认为哲学研究是从分析直接的人格经验及其背景开始的。相反,在一般形而上学的范围内,人格体现了他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因此,人格在哲学话语中处于中心地位,但这种话语并不能简化为对人格的原始直观的阐释或发展。人格不为形而上学辩护,而是形而上学为人格和他的各种操作辩护。宽泛的人格主义并没有形成一种自主的形而上学,而是在现存的形而上学中提供了一种人类学-本体论的观点转变,并且引出了这种转变的伦理后果。也许广义上最著名的人格主义是所谓的“托马斯(Thomistic)人格主义”。托马斯人格主义以Jacques Maritain, Yves Simon, Étienne Gilson, Robert Spaemann以及Karol Wojtyła等人物为代表,它借鉴了托马斯·阿奎那哲学和神学人类学的原则,认为这是阿奎那思想早期元素的连贯发展。
作为一个哲学流派,人格主义的基础在于人的理性和经验,尽管历史上人格主义几乎总是与圣经有神论联合在一起。Von Balthasar认为“没有圣经背景,人格主义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尽管大多数人格主义者都是有神论者,但对上帝的信仰并不是所有人格主义哲学的必要条件,有些人自称是无神论人格主义者。
尽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哲学学派,人格主义方法也经常被应用于其他学科,产生了过多的标题,如神学人格主义,经济学人格主义,生态人格主义和心理人格主义(连同他们的倒置:“人格主义神学”,“人格主义经济学”,“人格主义心理学”)等等。
2.人格主义的历史渊源
3.欧洲人格主义
4.美国人格主义
5.东方人格主义
6.人格主义思想的特点
尽管人格主义包含许多不同的形式和重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适用于人格主义本身。其中包括坚持人格与非人格之间的根本区别,坚持人格对非人格的精神或物质因素的不可还原性,对人格的尊严的肯定,对格的主体性和自决的关注,以及特别强调人格的主体间性(关系)本质。
6.1 人类、动物和本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