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我们应该……尝试每一种可能的意识构想模式,它可能看起来不等同于分裂进入一个新非存在本性的宇宙。(1950:148)
最近,Goff(2013)认为意识不是模糊的,这导致了一个诡辩式(sorites-style)的泛心论的论证。粗略地说,如果意识不承认存在边界情况,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假设,一些完全精确的微观层面的变化——精确到粒子的排列——标志着意识的第一次出现(或者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胚胎/胎儿的变化),而且似乎武断地认为,正是这种完全精确的变化造成了自然界的这种重大变化。
泛心论的最后一个重要动机来自于以一种与所谓的物理的(the physical)因果关系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精神因果关系的需要:每一个物理事件都有充分的物理原因的论证(Chalmers 2015; Goff 2017: ch。6)。如果像二元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意识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那么就很难看出它如何影响一个因果关系紧密的物理系统。但是,如果像泛心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意识注入了物质世界的内在本性,那么意识及其效果就是因果关系的封闭系统的一部分。如上所述,这是当代罗素一元论立场的一个重要动因。
4.对泛心论的反对
4.1怀疑的凝视
许多人,无论是哲学家还是非哲学家,都认为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子,具有意识体验这一观点是完全违反直觉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把泛心论当回事的好理由。然而,泛心论可能会回应,否认一个理论与我们的直觉不相符是怀疑其真理的一个原因。想想我们和猿类有共同的祖先,或者高速运动时时间流得更慢,或者一个粒子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叠加中存在;所有这些都是高度违反直觉的,但是这给我们很少甚至没有理由认为它们是错误的。
大概这些科学理论被如此严肃地对待,尽管它们很奇怪,因为它们得到了经验证明的支持。然而,大多数泛心论的论据都是从一个比观察和实验数据更为确定的数据开始的:人类意识的存在。当然,仅仅是人类意识的存在并不在逻辑上包含泛心论的真理。与数据相一致的理论总是有无数的,我们必须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如简约和简单性。但是,如果能够证明泛心论为人类和动物意识的存在提供了最好的解释,或者它是关于物质内在本性的最简单的理论(假定我们对物质内在本性的唯一线索是其中一些涉及意识),这将给我们强有力的支持,泛心论的真理,尽管它表面上是陌生的。
考虑下面的类比(Goff 2016,2017: ch.7)。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理论在经验上等同于之前的洛伦兹理论;如果我们的关注是符合常识的,那么洛伦兹的理论就是优越的,因为它保留了我们关于绝对时间的常识性概念。然而,科学界几乎普遍支持爱因斯坦的观点,理由是它更加简单和优雅。同样地,我们应该根据泛心论的理论的美德和解释力来评估泛心论,而不是大多数西方人觉得它奇怪的事实。
4.2组合问题
支持者和反对者普遍认为,泛心论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组合问题”。这个词来自William Seager (1995) ,尽管在当代文学中,这个问题本身通常可以追溯到William James([1890]1981)。组合问题最明显地是对构成性微观泛心论的一个挑战,尽管我们将看到它的一些形式威胁着其他种类的泛心论。根据构成性微观泛心论,微观实体有自己非常基本的意识经验形式,在大脑中,这些微观意识实体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意识。问题是,这是很难理解的:“小”意识主观的经验与他们的微观经验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意识主体与自己的经验。
这个问题的灵感来自于James的下面一段话: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