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将前者称为概念解读(notional reading),后者称为关系解读(relational reading)。这种区分乍一看和传统对于涉名(de dicto)和涉实(de re)的区分是平行的。但奎因认为涉名和涉实的区分不足以解释上面的a句和b句中Ralph的认知情况。直觉上来说,在a句和b句两个句子里Ralph都有涉实解读。但如果对这两个句子都作涉实解读,就会得到:
a句:∃x (Ralph believes [x is a spy])
b句:∃x (Ralph does not believe [x is a spy])
而这两个句子的合取是矛盾的。因此,奎因认为信念句的歧义不能用导致涉名/涉实差异的量化词辖域来解释。者这种系统性的歧义来自于谓词本身,他提出,要区分一个二元谓词Belieυe² (主语,命题)和一个三元谓词 belieυe³ (主语,信念对象,特征)。依据这一区分,奎因提出:我们不允许量化进入命题态度。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从一个概念解读转换到关系解读,反之亦然。这种分析方法后来被Kaplan(1969)和Loar(1972)等加以改进。这种分析使我们知道,信念不总是一个主语和一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但这种分析的结果是它似乎也导向了四元甚至五元的谓词,对于每一个在信念辖域内的单数项都要区分其概念解读和关系解读。Cresswell & von Stechow (1982) 因而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只假设二元谓词believe,但是改变对于命题的表征。一个命题不只是由一个可能世界集合构成,还要包括命题成分的结构,这可以更好的解释命题态度问题。
参考
Maienborn,von Heusinger and Portner (eds.) 2011,Semantics (HSK 33.1),de Gruyter,191–215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