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范畴这里,就不是抽象的可能性了,而是一种具体的可能性,也即有没有一种可能的经验。自然科学中的假设就不是单纯凭借逻辑上的不矛盾做出的,如果一个有关自然规律的命题仅仅是由于在形式上不矛盾,你就把它假设下来的话,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了。
在科学中,任何可能性的假设,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之上,由此再去推测有没有一种可能的经验,如果没有就是不可能的。实有和非实有也是这样,就是看有没有关于某物的现实经验,你手中是否已经把握到了现实的经验材料,如果没有就是非实有。这些都是主观的态度,只是把已有的客观知识拿来加以判断,而不去建构客观知识。这样一些范畴具有一种应用于经验对象之上的作用,所以必须考虑它们的反面。必然性也是如此,你有了现有的知识,你还要考虑这个知识是必然的,还是仅仅是偶然的。
如果没有摸清它里面的规律,你只能说它是偶然的。在科学研究中,有些看起来偶然的东西,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新的眼光或者新的范式,或者它只是最初被人们发现的时候如此,在继续的研究中还是能寻找到它的规律性的。比如说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最开始都认为它是偶然的。
在没有找到这种现象的规律的时候,它确实是偶然的,但是当人们深入研究之后,最终找到了它的规律,那它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可能和不可能、实有和非实有、必然和偶然这几对模态范畴,作为主观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是很有必要的。模态范畴是和关系范畴类似,它们不像量和质那样是单一的范畴,而是成对的,只不过模态范畴是一种主观的态度,而关系范畴是一种客观的结构,如因和果、实体和偶性。
上述这四类范畴里面也有一种区分。首先,量和质可以归于一类,它们都是单个的范畴,是一切自然科学最起码的基础。近代以来的科学追求定量化、精密化,如果一门科学不能进行定量的研究,那说明它还不成熟。比如说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就是不成熟的科学,因为它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够被定量化的。
在定量化的基础之上,再去确定它的质。质和量是一切科学的两个基本的要素,康德把它们命名为“数学性的”范畴,而把关系和模态称为“力学性的”范畴。数学性和力学性有一种区别,数学性是一种构成性,数学性的范畴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本的构成要素;在这些已经构成的要素的基础之上,我要再加以推演,就是力学性的。力学性的范畴起一种调节性的作用,有人也把“调节性”翻译成“范导性”,像李泽厚等人。其中关系范畴属于客观上的调节性,而模态范畴则属于主观上的调节性。
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途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
──尼采
数学性的和力学性的,或者说构成性的和调节性的,这对概念在康德那里不仅仅是在范畴表上面运用,在很多其他的方面都运用。所以,每次遇到这样一对概念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他讲的就是数学和力学,他只是用它们来打比方。
因为数学是比较确定的,是对象本身的结构;而力学是考察对象的运动,即在动态中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他只是借用数学性的和力学性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讲力学和数学。通常来说,数学性的思维方式是理性派比较强调的,而力学性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派比较强调的,这表现出康德调和理性派和经验派的倾向。
总而言之,范畴表和逻辑判断分类表有一种对应关系,虽然这种对应不是机械的,还需要加以解释,但是二者在总体模式和结构上确是一一对应的,由此引出的范畴表就是先验逻辑的主体部分。
先验逻辑的分析论主要就是研究这个范畴表,范畴表可以说是康德的整个先验逻辑的一个大纲。我们要把这样一套范畴牢牢记住,因为它们在康德哲学中经常被用到,它们可以说是一种方法论,是他的建筑术。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