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凭借经验的搜集能够找到一些比较突出的普遍概念,譬如实体、关系、数量等——亚里士多德最重视的是实体概念;但是这些普遍概念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面,有些甚至就不是范畴。像“时间”、“处所”,在康德看来它们根本就不是范畴,虽然它们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它们并不是概念,而是直观的形式。
康德的范畴概念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发展出来的,但对之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他要使这些范畴成为一个逻辑体系。虽然亚里士多德也有这个意思,但最终也没能做成。康德继承这个思路,他要搞清楚不同的范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层次和等级差别。
他认为所有的范畴应该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在数量上不多也不少,没有一个范畴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被漏掉。这样的体系只能是逻辑的,因为经验的东西总是不完善的,而逻辑的东西则是绝对的。但是如何发现这个范畴体系呢?这是康德在概念分析论中首先致力于解决的。
一、范畴体系的发现
前面讲了,亚里士多德采取一种经验的方式去搜集范畴,这样固然也可以偶然碰上一些真正的范畴,但不能对范畴的体系加以揭示,所以他发现的东西是零零星星的。康德认为要对范畴体系加以揭示,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办法和步骤,要排除一切不纯粹的因素,把问题提高到一个纯逻辑的层面。所以,他就力图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摒弃了那种零零星星搜集的方法,把诸范畴按照一种逻辑的方式建构起来。
那么,这一点如何能做到呢?康德认为有一个最好的榜样,那就是亚里士多德自己已经建构起来的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与范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两回事,虽然二者也有联系,但并不是在一个系列里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三段论推理,当然还有一些附带的部分,亚里士多德讲形式逻辑最主要的著作就是《分析篇》,讲范畴的则是《范畴篇》,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
而康德就是要把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我们只有把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表里面才能够发现建构范畴体系的线索。判断的分类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做了,后来的人又有一些补充,但是基本的思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奠定了。在康德看来,判断有很多类型,每一种判断的类型都对应着一个范畴,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寻找范畴,而不仅仅是去碰运气。
碰运气,就会是偶然的,你就可能会遗漏一些范畴,但如果按照逻辑的程序和思路去寻找,并据此把范畴建构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应该是绝对的,一旦建立就既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范畴体系使我们认识的一个骨架,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在此基础上铺陈,但是这个骨架是不变的、永恒的,这是康德的一个设想。
如何能够把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里面所隐含的范畴揭示出来呢?康德认为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和范畴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亲缘关系。因为它们都出自人的知性,是人的知性能力的表现。广义上说,知性也是理性,它比狭义的理性要低一个层次,我们下面还要讲到理性概念。
一般来说,知性是指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中所运用的通过概念进行的思维能力,用康德的话来说,知性是指那种提出概念、建立原理的能力。在形式逻辑里面,我们已经在运用知性了,我们知道形式逻辑主要研究概念、判断、推理,两个概念可以构成一个判断,两个以上的判断构成一个推理。知性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提出概念和形成判断,而推理则需要理性。
知性除了用来建构形式逻辑之外,还有一方面的能力,就是提出范畴。知性可以提出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是形式逻辑的概念,那么它就是形式逻辑的任务,而如果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概括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那它就是范畴。
我们刚才讲,范畴就是指能够概括一切事物的那样一些最高的概念。所以,形式逻辑的判断和先验逻辑的范畴同出一源,即人类的知性能力。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