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在我们现实经验里,一颗苹果种子被种在地里,如果好好栽种施肥,种子就会发展成为一棵苹果树。但是如果按照柏拉图所言,位于理型世界的事物完美的模型形式(比如苹果树),和现实世界里个别的苹果树以及作为其幼体的苹果种子,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是位于两个互不干涉的世界。那么一个苹果种子就没有任何使其发展和成长的标准(至少在古希腊,还不知道有DNA的情况下)。那么这颗苹果树种子就可能随机发展成任何东西,发展成一只猪,一头牛都可能。但在我们经验中根本不可能。因而,亚里士多德发现,事物的共相(理型)必须和个别事物有内在的关系。因而他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形而上学。我们将其称为“共相位于个别事物之中”。
4,亚里士多德的共相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论动物生殖》中,他提出了一种“动态形而上学”,而这种动态形而上学影响了以后所有的科学和神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知结构。
亚里士多德最核心的理论就是“潜能与实现”这对关系。他认为,除了不断循环运动的星体和神明之外,一切位于现实世界(他所说的月下世界)的个别事物,都具有“潜能和实现”这对关系。而因为每个个别事物都具占据一定空间的形体,而思想中的事物是不能占据空间的,那么这些事物必然是通过一些可以被感知的物质材料组成的,构成个别事物的物质材料被称为“质料”。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具有“质料”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并且都具有潜能。
个别事物都具有潜能,经过其自身的发展,以及被外力影响(比如施肥,受到教育,吃饭),都会发展成一个完善的状态。比如一颗苹果种子,经过发展,就会成为一颗苹果树。这颗苹果树是苹果种子发展的“目的”。而每一个苹果种子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样貌都被称为“形式”,而它的最终完成,成为一棵苹果树,就被成为“实现了目的”或者“现实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同一个“种”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相同的标准,比如苹果种子发展成为苹果树,小狗发展成为成年的狗。而这个发展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又要回到柏拉图的理型这个概念。亚里士多德改造了柏拉图的理型这个概念,将其充当个别事物的发展标准,他称其为“隐德莱希”,在这个“隐德来希”中,包含了事物的“形式”和“目的”。然而“形式和目的”这个共相,并非一个独立于个别事物的东西,也并非存在于另一个独立的永恒世界里,而是存在于每个个别事物的内部,作为它们的发展标准。因此,亚里士多德删除了柏拉图的那个“超越于可感世界的不朽的永恒理念世界”。
那么“形式”是什么呢?形式和目的是互相包含的概念。形式是个别事物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同一性的标准,而目的则是事物在发展中达到的最好的状态。形式是同一性的标准,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一个比方,比如人类的细胞不断分裂,每过10年都会替换一次(其实一些细胞不会,但是就打个比方),当你身体的质料不断改变,是什么始终保持你还是Peter?这个问题就被称为同一性问题。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在不断成长的个体事物中,保持同一性的标准就是形式,也就是你的身份,或者是你的人格,或者是一系列特征,所谓的灵魂。形式是和质料对应的。
因此,那规定苹果种子具有如此这般性质和潜能的东西,并不是位于另一个世界的永恒的理型苹果树,而是苹果种子的父辈,爷爷辈,以及祖先。先代苹果树,当他因实现活动,到了可以繁殖的年龄的时候它就成熟了。而它的后代,那个种子拥有和父辈一样的潜能的规定性。而这个种子的形式因(共相)就是它父辈,爷爷辈,每一代成熟的苹果树的成熟形式。而这个形式(父辈)就保证了这个种子发展和样态的规定性。因此这颗种子就是苹果树,只是它被称为潜在的苹果树,不完善的苹果树。每个子代的原型就是它的父辈。形式就和现在所说的DNA的功能相似。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