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结束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回到数学世界,问问自己,当我们谈到“不变量”时,我们是否从后门引入了超越实体,拓扑还是其他?如果“不变量”一词被单独使用,它肯定具有永恒不变本质的含义。但在技术意义上,它总是与变换相关:旋转、位移、投影、拉伸、折叠。这些变换既涉及数学运算符的影响能力,也涉及这些运算符影响的数字、图形或方程的影响能力。将一个算子应用到它的目标上,例如,在主向量上加上一个小向量,导致出现分岔,这始终是一个事件。与本质不同,事件不是必要的,而是偶然的。与公理化方法不同,在有问题的几何概念中只有从降临在他们身上的情感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形象:切片、烧蚀、附属品、投影。我们不是根据一个属与它的种之间的特殊差异,也不是从一个稳定的本质中推断出它所衍生的属性,而是从一个问题中推断出制约它并解决它的意外事件。这涉及到各种变形、嬗变、达到极限的通道、操作,在这些操作中,每个图形都指定了一个“事件”,而不仅仅是一个本质;正方形不再独立于正交而存在,立方体不再独立于立方而存在,直线不再独立于直线而存在。虽然这个定理属于理性秩序,但这个问题是情感的,与科学本身的变形、发展和创造是分不开的。(ATP 362;另见DR 187-89)
笔记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纽约:普罗米修斯出版社,1991年),第。100
2同上。P160
3 这个术语来源于我对德勒兹本体论的重建。“个体奇点”和“普遍奇点”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出现在德勒兹的著作中。他分别使用了“Haeccity”和“singularity”这两个术语。此外,在德勒兹的工作中,这两个术语并没有明确地取代“属”和“种”。这个比较是我的,但我相信它抓住了德勒兹的本体论方法。
4 Ralph Abraham and Christopher Shaw,《动力学:行为的几何学》(加州圣克鲁斯:航空出版社,1985年),第一卷,第20-21页。
5 Bas Van Fraassen,《法律与对称》(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89),p。222
6 Peter Smith,《解释混沌》(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2(我的斜体)。
7 巴斯范弗拉森,《科学形象》(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80年),第。16
8 Willard Van Orman Quine引用了尼古拉斯·雷舍(Nicholas Rescher)在《可能的本体论》(Michael J.Loux)(编辑),《可能与现实》(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9年),第。177
9 Ronald N.Giere,“建设性实在论”,载于Paul urchland和Clifford A.Hooker(编辑),《科学图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83-84页。
10同上。P44
11 参见B 96-97。德勒兹从亨利·伯格森那里接受了虚拟性的概念,以及它与可能性等其他形式的区别。
12 Ian Stewart和Martin Golubitsky,《可怕的对称》(牛津:布莱克威尔,1992年),p。42(原件为斜体)。
13 Morris Kline:《从古代到现代的数学思想》(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2年),第二卷,第页。759
14 Abraham and Shaw,《动力学》,第三卷,第37-41页。
15 Stewart和Golubitsky,《可怕的对称》,第108-10页。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