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黑格尔丨无产者译丛
施密特在《历史与结构》中进一步处理了这些问题:
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来说,现实是一个过程:『否定的』总体性。在黑格尔主义中,这个过程显现为一个理性的体系。这是一种封闭的本体论,人类历史则从沉落到了其衍生物的层次,仅仅是其应用的一个实例。相反,马克思强调了历史发展的独立性与开放性,这种发展不能被还原为一种一切存在者都必须遵从的思辨逻辑。因此,『否定性』指的就是某种在时间上有限的东西,而『总体性』则意味着现代生产关系的整体。[34]
逻辑环节相比于历史环节具有一种认知论上的第一性:如果没有提前对于资本具有理论性的理解,我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资本产生的历史性的前提。[35]但这并不会像在黑格尔那里一样,使得范畴成为实在的存在根据。相反,范畴在知识中中介了实在。不过,对黑格尔的这一批判并没有取消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体系」观念所亏欠的东西。具体并不是立于人类理智面前的东西,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它是这样一种知识,虽然在分析的方法中有其必然的基础,但却辩证地回避了事实与心理之间的二分。因此,马克思是以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以历史的方式推进的,因为他所分析的资本的形式设定了它自身存在的条件。
如果说施密特强调了黑格尔的方法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作用,莱希尔特则在本体论关系的方向上进一步扩展了这一论证。他声称马克思必须出于一个客观的约束而使用一种辩证结构性的论证,
因为在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与黑格尔的精神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上的同一性。…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概念向绝对的扩展就是对于实在的恰切表达,这一事件在实在中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发生了。……对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言,是人类遵从着一个专制性的观念,因此这种唯心主义就比任何想要将普遍者当作某种主观的、概念性的东西接受下来的唯名论理论都更合乎这个颠倒的世界。它就是成为了本体论的资产阶级社会。[36]
作为一种「陈述」或「展示」,呈示具有一种新的本体论意义。这种辩证方法的好坏与否取决于它对应于哪一种社会;只有在「普遍性以个体为代价自我申言」时,它才是有效的;事实上,它就是对于真实颠倒(real inversion)的哲学双重化。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标志性特征就是Methode auf Widerruf,即「回撤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当其存在的条件消失时,方法就必须将自身消解。[37]
莱希尔特同样突出强调了马克思在对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统摄一切的主体(übergreifendes Subjekt)这一概念:
价值时而采取时而抛弃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同时又在这种变换中一直保存自己和扩大自己;价值作为这一过程中统摄一切的主体,首先需要一个独立的形式,把它自身的同一性确定下来。它只有在货币上才具有这种形式。因此,货币是每个价值增殖过程的起点和终点。[38]
莱希尔特根据概念在黑格尔那里的绝对性来理解资本的扩张着的、支配性的力量,概念「在哲学的基地上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秘密:将一个衍生的实在颠倒为一个第一性的实在。因此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概念向绝对的扩展就是对于实在的恰切表达,这一事件在实在中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发生了。」[39]
在巴克豪斯那里也可以发现相似的论点。黑格尔是马克思对于商品、货币与资本理论的「革命化」的开端,这正是因为他以一种辩证的结构揭示了理论本身。然而,黑格尔只不过是第一步,因为他未能分析商品的二重性。(然而,巴克豪斯同样指出,黑格尔的确在一些尚未发表的、因而也不为马克思所知的著作中很好地看到了这种两面性。)对于巴克豪斯来说,黑格尔重复了李嘉图和一般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缺陷:对起源的遗忘,尽管他的范畴装置给了他完成这一任务的潜在的理论手段。[40]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