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在人造物中四因是彼此区别的,但是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可以归结为形式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合一的,“四因”可以归结为形式因与质料因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因此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质料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因素。
于是亚里士多德由实体的原因反过来再对实体加以规定,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实体或“本质的”实体。他首先把实体的原因追溯到质料因,认为质料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一个东西没有质料就根本谈不上存在。但他又认为,一个东西光有质料也不可能存在,因为作为最基本的第一实体的个别事物必定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由于任何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因此质料和形式都是实体。相比较之下,形式由于代表了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而比具有“无定形”的普遍质料更是实体。正是形式把那些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有定型的个别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应该是形式。一个实体的形式就是使其成为这一个实体的的东西,即作为本质的实体。
任何个别事物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同时事物的形式与质料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的事物的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就形成了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高一级事物不仅构成了低一级事物的形式,而且也是推动或吸引低一级事物向自己发展和上升的动力和目的。这个序列的最下端就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它相当于非存在;这个序列的最高端则是不再构成任何事物质料的制作中“纯形式”或“形式的形式”。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其发展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动却推动万物,因而是“不动的推动者”,亚里士多德又把它称为“神”。“第一哲学”也被他称为“神学”。
潜能与实现
亚里士多德不仅说明了“实体是什么”和“实体的原因是什么”,而且也试图说明“实体是如何生成的”。原子论者及其先驱用元素(四根、种子或原子)的机械组合来说明事物的生成,柏拉图用分有或摹仿来说明。亚里士多德立足于目的论,提出了潜能与实现(又译“现实”)的学说,以说明万物生成的根据。他认为任何实体或个别事物都处于从潜在状态(“潜能”)到实现的运动过程中,潜能与实现的关系对应于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由质料与形式共同组成,当质料尚未获得该事物的一定形式时,它就是处于潜在状态的事物,只有当它获得了这种确定形式之后,才成为现实的事物。潜能与现实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它们并不是两个漠不相关的东西,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潜能之为潜能,仅在于它还没有实现或完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生成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运动。运动既不同于单纯的潜能,也不同于完全的现实,但是作为现实的形式正是吸引作为潜能的质料向自身运动的动力。质料是能被推动者,形式则是能推动者,正是后者吸引或推动着前者运动起来,因此运动是属于现实或形式一方的。运动是正在进行的实现过程,现实则是已经完成了的运动结果。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运动既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也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现实不仅引起运动的动力,而且也是运动所要实现的目的,当潜能通过完全的实现过程(运动)而成为现实时,运动也就达到了它的目的,从而一个实现了自己形式的实体或个别事物也就形成了。
亚里士多德对于事物的运动发展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进行阐发的,他对宇宙万物的结构的解释持一种有机论的立场。因此其目的论长期以来成为自然哲学中片面机械论的中和剂,同时也是神学的重要支柱。
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也如同本体论一样,表现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特点。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