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把美德完全等同于知识,因此,一种行为之符合于善并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一个无意中做出的某种善行称不上美德。善的东西是有益的,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作恶都是出于无知。于是,从“美德即知识”中又引申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种把美德与知识完全等同起来的观点开创了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即唯智主义伦理学。
苏格拉底一方面强调美德是心灵的内在原则,另一方面又认为美德作为一种知识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这样一来,在人的向善本性与后天教育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人既不可能学习他已知道的东西(已知道的东西不必再学),也不可能学习他不知道的东西(不知道的东西无从学起)。这一“悖论”表明,美德是某种介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东西。作为人的向善本性,美德只是潜在于人心之中,并未被自觉到,因此人对于美德即非完全的无知,亦非完全的已知,而后天的教育正是要把这潜藏在心中的内在原则揭示出来,使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灵固有的向善本性。这一思想在柏拉图那里被进一步发展为灵魂回忆说,得出了“学习即回忆”的结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