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这里我们最关心的是谢林的思想,我对前近代否定神学的论述仅限于以下必然要提及的看法:无论是在其古典的还是基督教的形式中,柏拉图式的否定神学总是以我们可以称之为 "构成性不完备原则 "的东西为基础。也就是说,古典的否定神学始终以同时克服存在论和神学为目标:从柏拉图的 "善 "超越 "存在"到达马西库斯的 "一 "超越 "否定"——在这两点之间,我们还可以发现:超越存在和神的 "一"(斯佩西普斯和色诺克拉底);不可言喻的 "努斯"(阿尔比努斯);新柏塔哥拉派的 "父"(努米尼乌斯);"至高无上的父"(迦勒底神谕);不可知的神和非存在的存在(诺斯替派的《约翰密传》和阿尔弗吉尼斯);当然,还有不可言喻的 "一"(普罗提诺)——任何试图从理性上阐明神的超越的努力都会遭到破坏。同样,基督教的否定神学:无论我们考虑克莱门特和奥利、尼萨的格里高利、奥古斯丁、伪狄奥尼修斯或约翰-司各脱-爱留根纳,我们都应该以极大的怀疑态度对待任何关于早期基督徒认为 "神 "以某种方式包含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中的说法。相反,"神"总是被认为超越了相关的、辨证的推理,是任何系统化或科学都无法企及的。
古代的否定神学——其中的 "存在"从未被绝对化——既不是隐含的也不是明确的存在-神学;相反,正如莱纳-舒尔曼(Reiner Schürmann)所指出的,它更像是对形而上学的克服。
然而,在我们考虑谢林对这种前现代否定神学的"否定"精神的历史化重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提醒自己注意谢林后期思想中更为人称道的方面。
2、谢林反对黑格尔
成熟的谢林贬低了观念论者对主观性的赋权和对存在的 "遮蔽";黑格尔提出了无条件的自我确定性的绝对胜利,而谢林则坚持认为,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包含其自身的基础,即其 "非根据"(Urgrund)。与黑格尔相反,谢林强调思想与存在之间的存在论差异:谢林告诉我们,"quod(如此)"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 "quid(什么)"的属性或谓词。
黑格尔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被视为被中介的:正如没有差异就不可能有同一性一样,即使是直接性(Unmittelbarkeit)这一范畴也只能根据被中介的事物来定义。尽管 "存在"在其直接性中表现为独立的、厚重的、"单纯地存在着",但根据黑格尔的逻辑学,这种直接性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对黑格尔而言,表象的(apparent)直接性只是表面上的(apparent),而它"实际上"是被中介的(在代表着存在的 "真理"的概念中)。因此,存在依赖于思想,它毕竟不是独立的。在存在看似 "单纯存在 "的地方,在思想(作为本质)看似依赖于存在的地方,存在本身原来是依赖于思想的。在黑格尔看来,最初的、明显的直接性的 "真理 "是概念的中介工作。
也就是说,"存在 "的直接性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或者说,才能被感知),因此它不是 "纯粹的 "或独立的直接性:可以说,它是 "本质 "的 "产物"。与此同时,思想(或本质)也不能独立存在:它 "依赖 "于 "存在"。因此,两者都是必然的互为他者——思想是存在的必然他者,存在是思想的必然他者。黑格尔似乎实现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两者(存在与本质)的同一。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