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的概念是帮助我们理解客观现实世界的辅助线,而在现实世界这种辅助线并不存在。
神学和意识形态
人类的信仰是由于生存理性和利益驱使,而非智慧。
人是社会动物,是感情动物。对于人类来说想象的共同体,社交关系,人际关系比科学真理要更重要。因为自己去学科学理论基本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事情,对个体的幸福感提升度并不高。而融入群体,却能获得更多,更广的帮助。
而我们这个世界又不存在宗教歧视,所以信仰宗教的人依然可以享受到科学带来的好处,那为什么非要去信科学?只要在大是大非,性命攸关的事情上相信科学即可。人是理智而利己的不是么?
除非有政策使得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福利直接挂钩。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人类处于理性和利益的考量,融入一个信仰的集体,当然不一定是宗教,娱乐或者意识形态都可以是信仰集体,并获得群体的帮助那么会比苦做科学要来的快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有钱人,受过科学教育的人最后会去信仰宗教的原因,因为现实中并没有太多方法去解决内心的空虚,痛苦,以及客观现实的无奈。人类需要的是实质的帮助,金钱,以及人际关系,而不是在全知状态下知道自己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确定的不可能。
人是理性的。人需要有实际的帮助,需要解决了实际问题。教会会施舍面包和食物,而科学机构对个体施舍了什么呢?当然科学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那是对全人类来说的。
信不信科学都能获得好处不是么?那为什么一定要信科学。尤其是有些和生活联系比较远,很难赚到钱,对个体生存不能有太多实际作用的学科。
至少信宗教比信科学要少不少脑力消耗。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非要信宗教,我只想说明信仰只是人类基于生存,做出的理性决策。
智人的信仰是群体跟随策略
由于我们的世界对于那些信仰独立的个体并不会有特殊的保护(永远也不可能有),那么崇尚真理的另类所承担的风险,显然要比合群的傻子要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进化出了这种“信仰跟随”策略,也就是一种东西只要信的人多,这个东西信的人就越多。
无论是游戏,潮流,娱乐,科学,职业,宗教,意识形态等等都是如此。因为人类要想办法融入群体,所以再理智的人类也会去做“信仰跟随”。这样可以保证自己融入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互帮互助,共担风险,以及安全保证。
融入群体,向上爬的可能性会非常小,也会非常难。所以有一部分人会为了挑战而挑战,从而去做异类,其目的只是为了积累信徒,说得更广一点是粉丝,流量,或者追随者。
当然主流和异类,与信仰的对错和好坏是无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和科学的原因,你在信之前首先要看看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素质如何,也要对自己能否融入群体做一定的预判。
信仰性质
信仰惯性:
人类的信仰会有惯性,也就是信仰的价值为负时很多人还是会坚持信仰。
信仰摩擦:
信仰如果没有强化,就会慢慢减退,所以需要不定期强化信仰。而且最好要在惯性没消失的时候强化,这样会比完全消失再从新建立要容易。
自我强化:
有些信仰会让信徒自己强化信仰,如果信徒照做,那么信徒可以自己对信仰加速,有效减缓摩擦带来的消耗。
信仰波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