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两个问题是:(1)一个句子的意义是什么?(2)当一个句子有意义时,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但是,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理解。通常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理论,都会回答第二个问题。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理论,也会关注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从弗雷格到塞尔所讨论的意义理论。
传统指称理论
一个广为流传的想法是词的意义是它们的对应的外部世界的事物。例如“马”的意义就是外部世界的马。这样的意义理论就叫做指称理论,但是它有一些缺点。第一,很少有词汇真正指代外部世界的事物。例如“自由”就不指称外部世界。第二,如果所有的词都指代某个具体的事物。我们将不能形成正确的语法句子。例如,“是”这样的词没有指称,但在构成句子中起到很多作用。
其次,形容词也不指称任何东西。例如“小王很胖”。胖显然不能指称任何东西。但是胖是一种抽象性质。如果按柏拉图的看法,可以说小王拥有了胖的性质。这样胖就可以指称这种抽象实体。但是首先,抽象实体的存在通常被拒绝。其次,要解释“小王拥有胖的性质”,还要解释“拥有”这个词的抽象实体是什么,这会导致循环论证。这就是Bradley论证。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指称和意义所有不同,例如“周树人”和“鲁迅”的意义不同,但是指称相同。因而意义不等于指称。能够通过不同的意义表达来对应到到同一个词汇上面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认为“周树人”和“鲁迅”不同,相当于默认了意义是存在心里要素,因为周树人和鲁迅指称都是同一个人,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不同由内部的心理要素所决定。
我们可以看到,指称理论的应用范围很狭窄。它只限定于单称词项(singular terms),单称词项有几种分类:专名:“鲁迅”, “***”等等。描述语:“英国的女王,地毯上的那个老鼠”等等。单称人称:“你”,“我”,“他”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等等。
那么是不是指称理论仅仅用在解释单称词项上就正确了呢?并不是。虽然单称词项被看成是指称理论当中能够应用的范围。但是弗雷格和罗素从描述语中指出,它并非一定正确。甚至能够推广到其他单称词项当中去。在讨论他们之前,首先要讨论的是传统的指称理论面对的四大问题:
1. 明显不存在的对象:
S1:哈利波特是个男孩。
该句子中哈利波特不存在,按照指称理论,句子没有意义。
1. 否定存在:
S2:哈利波特不存在。
这个句子如果是真的,那么S就不能够指称哈利波特,因而哈利波特是无意义的。如果S是关于哈利波特的,那么S这个句子就是假的,因为哈利波特是存在的。
1. 弗雷格的同一性问题:
S3:鲁迅是周树人。
如果在指称理论的框架下,这句话实际上是同义反复,也就是“鲁迅是鲁迅”。但是S3和”鲁迅是鲁迅“显然是有区别的。S3是有信息的,也就是说,他说出了关于鲁迅的新知识。其次,S是一个偶然事实,也就是说S可以本来不是这样。但是如果是一个同一性命题,那么S就是一个必然事实(分析的)。因而S至少对除了它指称外的意义做出了贡献。
1. 替代性问题
S4:小王相信鲁迅的身高超过1.5米。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