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悖论将我们带入存在论的深层问题,首先是莱布尼茨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按照德伊萨的推理,我们会得出 "无 "和 "有 "是一致的结论,因为如果 "无 "是由不存在的东西构成的,但上述悖论适用,那么一切都存在,因此都是 "有"。但这也使我们对世界的概念所依据的存在和存在者的概念本身受到了质疑,因为看起来那迦楼那认为现实从根本上说是 "空 "是对的,或者说伪狄奥尼修斯请我们通过否定的方法,即通过排除所有对我们有意义的属性来理解至高无上的存在的奥秘是对的。在这里,我们触及了一个横跨科学与神秘主义的领域,例如,那些试图使佛教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原则与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发现相吻合的人(参见 Fear, 2018)。举例来说,如果我们阅读与这些解释相近的物理学家崔玄顺(Trinh Xuan Thuan)所著的《空性的充实》(The Fullness of Emptiness)一文,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与达伊萨所提出的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它并非偶然受到那伽牟尼(Nāgārjuna)的启发:
"空性不仅是现象的终极本质,也是现象本身得以无限显现的原因[......]一个事物只有在相关、有条件和受制约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一个独立于所有其他事物而存在的实体不可能作用于任何事物,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作用于它。现象现实可以有无数种表现形式,因为它的终极本质是虚无"。
(Xuan Thuan, 2017)。
这里似乎也呼应了当代理论物理学正在努力处理的概念,首先是真空状态的概念,在量子力学中,真空状态代表了可能的最低能级,然而,在真空状态中,虚拟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势能仍然存在,这似乎是我们所知道的现实产生的基础,即标准模型的粒子集合和希格斯玻色子的能量值,希格斯玻色子赋予这些粒子以质量。这一概念现在是物理学中 "超越标准模型 "的最先进研究的基础,例如与暗能量的性质或斯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蒸发过程的理论有关,是理解量子引力的可能关键之一。
不存在就是不存在
德伊萨从这一推理中得出的结果是 "万物皆无,实无"。当把这个悖论应用到 "存在什么 "的问题上时,就会得出 "不存在的东西也一定存在 "的结论:
"如果一个事物不存在,它就不可能不同于其他事物--否则,根据给定的定义,它就会存在。然而,如果它与其他事物没有区别,那么它就与其中一个事物重合,因此它是存在的。由此可见,不可能假设任何事物不存在"。
由此得出的结论充满了重要的后果。事实上,与黑格尔关于现实与理性重合的假设相反,德伊萨甚至提出'现实的本质部分地被排除在思维和语言之外',这'等于说[自然现实世界]事实上是超越理性的'。或许更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的终极本质并不能完全归因于符号逻辑所表达的理性,尽管这一前提早在上个世纪就遭到了反驳,并导致人们(不幸的是,仍然是少数人)认识到 "数学并不是世界的本质,而只是人类看待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Cellucci,2015 年),但符号逻辑仍然被认为是唯一可能的理性。
德伊萨为我们留下了他所得出的这一荒谬证据的实际意义,即 "认识到无限与虚无之间的同一性有助于重新安排世界的等级",并赋予事物应有的重要性;但他的哲学杂志最重要的遗产或许是,他的使命是开发出新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超越将我们推向悖论盲区的二分法逻辑。
Letture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