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问题构成了维特根斯坦的研究的起点:命题如何成为逻辑真理?如何为逻辑常元赋予合适的说明?命题是什么?命题为真是什么意思?命题如何与实在相关联?命题的语言复合性有什么本性?
• 维特根斯坦一直以字条稿的形式写作,先把想法记录成简短段落的形式,再挑出希望保留在文本中的段落,打磨之后编排成连贯的顺序。
• 《逻辑哲学论》采用《数学原理》中的逻辑记法。
1. 世界是一切实际情况
• 维特根斯坦在这部讨论逻辑和语言的本质的著作里,用通过事态对世界的刻画作为开篇。
• 指导维特根斯坦研究工作的基本概念是“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命题为真代表什么?”所以世界的引入是为了给命题的真假设定标准,世界是可以作为判断命题真假的标准的东西的总和;核心问题被转换为:语言中的命题与按上述方式设想的世界见有怎样的关联,才能依据世界的样子为真或为假?
(1) 世界为我们的思想和语言须应答者
• 如果将世界视作思想和语言须应答的东西,那么世界就是由事实而非物组成。
• 一个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它符合事实;由于绝大多数命题不能指定一件事实,所以维特根斯坦保留了“诸事实”这一复数形式。
• 开篇强调绝对的一般性(事实的总和),这样世界就是指一切实际情况,指思想和语言所处理的一切,对世界这样的刻画可以剔除形而上学的因素。
• 强调事实的总和的另一个目的是,这样的世界才能为语言设定界限,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逻辑的界限。
• 维特根斯坦对世界的阐述是极为简短的,他没有说明对象是什么,仅仅指出对象形式上的要求(简单的、每个可想象的世界所共有的、互相结合构成事态),他好像引入了某种逻辑原子论的形而上学。
(2) 实在论还是观念论
• 为使命题成为对某一情形的表现,命题与情形必须共有某种东西,语言的结构必须反应世界的结构,所以对世界和对语言的论述有平行关系(比如,事态是对象的结合,而命题是名称的链结)。
• 对文本的实在论读法认为,世界有一个先在的结构,不依赖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而与世界相连接的语言需要有相应的结构。
• 对文本的观念论读法认为,人们归于世界的结构只是语言中的形式的投射,世界本身的结构超出人们的认知范围,或者本身不存在结构。
• 维特根斯坦认为,并不存在上述两种备选项,实在论和观念论的提出恰恰是在尝试让逻辑越过世界的界限。
(3) 论述的自称问题性
• 维特根斯坦使自己处于悖谬的立场,他指出,读懂《逻辑哲学论》的读者会发现,书中的命题都是胡话。
• 要描述使一命题成真的事实,唯一的方法是使用命题中的词语形式,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想要从一个外在的视角,描述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所以对这种关系的描述实际上是无意义的。
• 世界由全部事实所确定,但由于不存在一般事实,只存在特殊事实,谈论事实的总和是没有意义的。
(4) 事实组成的世界
• 人们并非先察知诸物,再察知关于诸物的事实,而是通过事实来认识物,物本质上是事态的潜在要素。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