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秘事》是一本以大雍朝为背景展开描述的一个中短篇人物纪传体,因为作者独特的描写手法以及专业背景,一度让读者以为这就是哪个不知名朝代的秘事,或是文人披个壳子来照历史写小传。
可就因为这个读者不言而喻的默契,一度在正文完结时将其送上热搜。
姬从玉能知道这本书,还得归咎于他的表妹对历史感兴趣,所以《前朝秘事》那段日子的争议她一直有参与,并且见人就提。
姬从玉耐不住表妹软磨硬泡,只得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书惹得速来矜持的人变得这么聒噪。
《前朝秘事》的章节名安排的极为特别,什么“御史中丞杜少豫”“鸿胪寺卿常子言”,还有后期逐渐偏移的画风诸如“银枪白马顾长辞”“有匪君子杜斯越”……
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叙述,而且都是一些并不为常人所知的“小秘密”。
先前姬从玉久居东宫,和前朝人因着皇帝防备愣是一点关系也没扯上,这次倒像是借着梦让他看清了自己目前的处境。
谢绥安,长平侯府世子,姓谢名绥安,字凌风,京中素有如玉之名,人人皆知谢小世子是雍京城为数不多的温润谦和的贵族少爷,所以也算是富有盛名。
虽然这个盛名比起盛佑商还是落后了许多。
《前朝秘事》里曾记载:
[善恶有殊,情事有别。人皆大都有外良而内自欺者,有谦和而实奸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忠而后不得者……谢绥安此人,则正如其二。]
表不及里。
姬从玉以往在宫中偶尔听到的名姓皆是谢凌风,因而并无习惯往书上想。再说这世上重名多了去了,他日日占着脑子思考如何活命,倒是真没想到这个大雍就是书里那个大雍。
毕竟哪个人会因为看过一本书就把自己的经历无由和书联系起来?
按照《前朝秘事》里记载的谢绥安小传……
他的确做过当朝太子的伴读,也的确与太子直接有些不清不楚。
[谢绥安昔为东宫太子之伴读,后自请辞去。帝许之,绥安默然离宫,独留太子郁郁数日。后于仕途如鱼得水,其间太子暗中相助,亦不可或缺也。]
后面也详细指明了他受过的绊子,但令人口口乐道的是,每次其中都有太子身影。作者也不绕弯子,书中写过太子喜欢谢绥安。
姬从玉支着下巴淡淡想着剧情。
那又如何?
现在的姬从玉不是原主,他也并未和谢绥安有过接触。书里的镜花水月,他还是有那个自信不让他波及自己的计划的。
长平侯府,长平侯府……
很好,他姬从玉记得了。
既然占用了原主身子,自然是要替他想着一些的。
毕竟,他这人记仇啊。
*
辗转数年,现如今在姬从玉十岁时,老皇帝才像从繁忙政务中拖开身,想到了姬从玉一般,下了一道旨意,封永和十九年状元盛佑商为太子太师,教导姬从玉学业。
众人也隐隐约约从中看出皇帝的态度。
他似乎并不待见太子,不然为何直至如今才给他找太师?找的还只是此次科考的状元?
按理,往朝太师大多应是大儒之人,名声极高。
盛佑商哪怕为此次状元,可他到底也阅历不足,能教给太子的又都有些什么?
可圣旨已经下了,皇帝断然没有反悔的道理。
百官唏嘘。
*
盛家。
穿成病美人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