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太攀蛇(学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又称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已知毒性最强的蛇种。它的毒液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0.0021mg/kg,排毒量可达125-400毫克,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这种蛇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
内陆太攀蛇的毒液中含有的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这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合点,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被咬伤后,患者会出现头疼、恶心、呕吐,随后是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严重者会痉挛和昏迷,最终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瘫痪。此外,太攀蛇的毒液还会造成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其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阻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尽管拥有极其强大的毒性,内陆太攀蛇的性格相对较为温和,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威胁或被激怒。它们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中部的干旱平原、草原、荒漠及干枯河床等地,以鼠穴、地表裂缝或凹洞为家。太攀蛇的食物主要包括蛙、蟾蜍和小哺乳动物。
在处理内陆太攀蛇毒液时,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即使是很小的量也足以造成致命伤害。抗蛇毒血清是治疗被这种蛇咬伤的唯一有效手段,因此在太攀蛇出没的地区,了解如何快速识别至关重要。
内陆太攀蛇(学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又称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已知毒性最强的蛇种。它的毒液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0.0021mg/kg,排毒量可达125-400毫克,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
被内陆太攀蛇咬伤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头疼、恶心、呕吐:这些是最初的症状,随着毒液在体内扩散,患者会感到剧烈的不适。
2. 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加剧,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3. 痉挛和昏迷:严重者可能会经历肌肉痉挛,最终可能导致意识丧失。
4. 呼吸系统瘫痪:毒液会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瘫痪。
5. 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毒液中的毒蛋白能够破坏肌肉组织并阻止血液凝固,导致大出血和器官损伤。
6. 血液不会凝固,但七孔微出血:被咬伤者的血液不会凝固,但会有微量的出血现象,尤其是面部的七个孔窍。
7. 视力出现重叠影像:随着神经系统受到毒液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障碍,看到的事物会出现重叠影像。
8. 全身机能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最终,毒液会导致全身肌肉麻痹,呼吸功能丧失,造成窒息死亡。
如果被内陆太攀蛇咬伤,必须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并尽快注射抗蛇毒血清,因为毒液作用非常迅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死亡。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缓毒液在体内的扩散。同时,可以对患肢使用压缩绷带,从手指/脚趾到躯干紧紧包裹,并固定患肢,以减轻咬伤的影响。
蛇蛇毒液研究报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