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纳不到二百人的电教室人满为患,学生家长交错其间。级部主任上台开腔,室内归于清寂。
清一色的木地板,冬日寒入骨,如今末夏,燥热一寸寸钻入人的肌肤,空调的效用可忽略不计。
高二学生代表发言,校长发言。呵,真是隆重,她扯出一个讥笑的弧度,又因母亲在侧把声音压下。
“科学创新”“自然科学”“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国家政策”“重视教育”“三位一体化”“开会宣布”第一次明确指出”“重要性无与伦比”……熟络的腔调与词汇,她思忖将来演讲说不定可以此为凭,联系时事,摆明证据,突出重点,响应号召,总分总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以修辞,尤重排比等增强语势之法,浑然一体。大局出发,告诉你如何获取时代红利,委婉含蓄又不失锋芒的警告,时代大潮滚滚而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办学效果”“初高同校的优势”“特招线第一”“平均分第一”“全市名次”“历史成果”“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详明的教学特色”“上级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要批示”……光彩夺目的百分比和排名,直接叫板十一中,坦言建设时间有限可教学效果丰厚。其实,校长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她的思绪飘离正题,走向云端。十一中几十年的历史与出过清北生的荣耀使其在市内闻名遐迩,多少高中,无论私立公立皆心甘情愿望其项背,“十一中”是当地学子口中引以为傲的归处,一旦考上本科保底的传说。附中不过建校几年,校长口中便句句平均分高于十一中居全市第一。倒不稀奇,十一中一届几千人,附中一届不过二百人,基数在那里。可论尖子生,没有可比性。附中充其量有几个985211,清北,中国人心之所向的顶尖名校,未出一人。话里话外,附中是冲赶超十一中去的。从局势落到实际,用数据表明学校成绩,谋求家长们信任,给予学生们希望,为高中留下更多生源。
“而对大家的忧虑,我在这里代表学校向大家保证……”原来这才是最重点的部分——只要加入创新班,无论中考成绩是否过附中线,高中都可于附中就读。相当于一个保底,初三这一年,他们不必忧虑是否上得了高中,啧,真是相当诱人的条件。
校长鞠躬,掌声一片。她想起一开始学长发言中说到的:“中考没有难度。”那大概只是对你们来说,一个未上高一已把高中数学自学完一半的人,中考自然没有什么难度。想起很大一部分人的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单纯履行义务,进行一场注定不会有结果的陪跑,她忽然感到莫名的悲哀。
九下学高一内容只含六门:主科语数英,副科物化生,干脆利落把史地政排除在外,选年级前一百只考虑语数英物成绩。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生不逢时啊。她清楚社会进步需要自然科学人才,却万万没想过学校会把人文科学的路缩到如此之窄。
封建王朝的知识分子们读四书五经,听圣人教诲,官吏全是文科生,把持朝政那么多年,如今理风盛行,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她没有违逆的兴趣,不过时常忧虑前方。
悦哥,我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