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璞玉跟董万杰他们培育的红薯秧终于可以出苗了。董万杰说,出了苗的薯秧不能久放,超过三天再种就不好活了。队长董贯平说,万杰叔,您老放心,明天我们就去村北那块儿沙土地,力争用两天时间,把这些薯秧都种上。他说的“沙土地”并不是纯粹的沙土,而是略带沙性的土壤。这样的土地,很适合种植红薯、土豆、花生等根茎类农作物。
村北那片沙土地,地势比较高,机井不能直接浇水,要把水先抽到地东边的水坑里,再用人工挑水浇到地里。栽植红薯秧也是一种比较麻烦的农活儿。先要培出垄儿来,把薯秧栽到垄儿上,再给新栽的薯秧浇水。
第二天,董万杰和郑璞玉都去了村北那块沙土地。郑璞玉看到,好多社员都是挑着水桶,拿着锄头去的。他们知青没有水桶,只能拿着锄头去。到了那块沙土地,队长董贯平说,咱们先在垄上把薯秧栽好,然后再浇水。薯秧在马车上,到那儿去那。说到这儿,他看了看郑璞玉他们,这样,你们知青跟着振超叔和董三江,先看他们怎么栽薯秧。郑璞玉看到,董振超用锄头在垄上一个挨着一个地刨坑,坑不深,只刨一下就行了。董三江呢,把手里拿着的红薯秧放到坑里,放薯秧的时候下半根要平放,然后用土盖住。薯苗部分不能盖土,要露出十几公分。两个人的动作非常娴熟,连贯,可以说配合默契。
何婉萍看了一会儿,觉得她们也能干,就对乔文怡说,我刨坑,你栽薯秧怎么样?乔文怡回道,没问题。哪知,看着很容易的事儿,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何婉萍抡起锄头刨坑,可是那锄头并不那么好使唤,虽然垄上的土比较松软,但是要用锄头准确地刨出坑来,首先要会使用锄头。不会使用锄头,不但刨不好坑,还容易刨到自己的脚。乔文怡呢,别看就那么一放,一埋土的动作,同样也是做不好,不是薯苗露高了就是浅了。
看到两个女知青栽薯秧的样子,董万杰走了过来。他说,丫头们,然后又把其他几个知青叫了过来。用锄头要前腿弓,后腿绷,腰力和臂力要配合好。说着,他做起了示范动作。几个知青跟着董万杰学了一会儿,再用锄头就感觉好多了。栽薯秧要这样,董万杰又说,你们看,把薯秧横着放到坑里后,右手在薯秧的差不多一半处把秧苗立起来,左手开始埋土。如果感觉薯秧露出的低了就往上提提。这样栽下的薯秧成活率比较高。
正说着,董三河凑了过来。他本来想找女知青李慧,对她进行“单独教练”,但是让他爹看见了。董万杰瞪了他这个小儿子一眼,你快去挑水浇薯秧吧!也就在这时,队长董贯平说道,年轻的社员们都去水坑里挑水浇薯秧。郑璞玉和徐哲都说,我们也去。到了那个大水坑那儿,两个人分别抢了两个女社员的水桶,开始挑起水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狼河之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