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祖安给人家吹唢呐的时候,有一位姑娘看上了他。姑娘名叫赵小霞,她大姐就是凤凰公社的书记赵明霞。那会儿,赵明霞还在她们赵家楼公社任副书记。
提到赵明霞,我们要多说几句。赵明霞在县办高中毕业以后就回村务农。她带头组建了“明霞铁姑娘队”,没日没夜地领着一帮姑娘们“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们做的最得意的事儿就是把沙窝变成了良田。
赵家楼的村西有一块儿沙滩地,大概有上百亩。由于地势低洼,此块地被称为“沙窝”。千百年来,这个沙窝寸草不生,当地人也不把它算作“田”,只是,每到雨季,这里都会存水。为啥会存水呢?因为此处地势低,四面八方的雨水都往这里汇集。但是,它存水快,漏水也快。沙窝本来就是“漏斗”,再多的水也存不了几天。
“明霞铁姑娘队”成立没多久,她们就盯上了这个“沙窝”。赵明霞说,那个沙窝多少年都不产粮食,白白浪费了。我们就是要把它改造成肥沃的良田,让它造福我们赵家楼!如何改造呢?她们并没有蛮干,而是先到了县农业局,农业局的说,他们对改造沙地没有什么经验,建议去省农业大学,请有关的专家为她们做指导。
省农业大学“土肥系”的教授郭志鹏,五十多岁的年纪。虽然个子不高,但腰板绷直,走路生风。那会儿讲究“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赵明霞她们找到学校,学校领导感到这正是一个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好机会,就让郭志鹏他们到村里来了。郭教授在沙窝里边走边用随身带的小铁锨铲着沙土,身旁的几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看老师的操作。他抓起一把从沙层深处铲出来的沙土,用手揉了揉,又用眼看了看,再用鼻子闻了闻。赵明霞看着老教授认真的样子,不由笑起来。郭教授,您这是要吃土呀!郭志鹏也笑了,不瞒你说,干我们这行的,“吃土”是常事儿。有些时候,你不亲口尝一尝,就很难判定土壤的酸碱度和疏密度。小赵,让我看,你们这个沙窝很难改造。赵明霞一听,有些着急地说,郭教授,您看还有什么办法吗?郭志鹏用手一挥,走,咱们到上面再看看。
一行人围着沙窝走了有多半圈,郭志鹏突然停下脚步。他用手指了指离沙窝不远的小土岗说,那个土岗是你们村里的吗?赵明霞说,是呀,怎么了?郭志鹏道,我看那个土岗上面绿油油的,长满了野草,说明土质不错。你们可以把那个土岗的土移到沙窝里,这样既能把沙窝填平,也能把土岗铲掉,一举两得。赵明霞高兴地说,您这办法太好了!郭志鹏继续说,具体的操作是,先把上层的熟土起出来,放到一边,再把下面的生土填到沙窝里,最后再把熟土盖在最上面就行了。但是,这个办法比较费事儿,怕你们干不了。赵明霞语气坚定地说,郭教授您放心,三年之内我们肯定会把它干完。郭志鹏又笑了,那好,三年之后我再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狼河之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