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洼村原本是华北大平原上一个很普通的村庄,当地的特产主要就是蟠桃。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虽然强调“以粮为纲”,但也不能没有副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水果,农村人不吃,城里人也要吃呀。除了蟠桃,还有一个名吃,就是“驴肉火烧”。但是,严格说来,“驴肉火烧”的故乡不在北洼村,而在离北洼十几里地的“狼河”村。
说到了“狼河”,我们必须要掰扯掰扯。“狼河”是冀省的一条著名的河流,发源于太行山脉的狼峰脚下。它弯弯曲曲,跌跌撞撞地流到府北县境内时,已经没有多大的流量。狼河从北洼村的南边流过,北洼村在它的东岸,因地势比较低洼而得名。
狼河在冀省再有名,也不如“驴肉火烧”有名。据传,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朝的狼河镇,更有人说,驴肉火烧最早就是北洼村的王某人发明的。驴肉火烧就是把卤好的驴肉夹入酥脆的火烧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食客喜爱。
其实,真正让北洼村名扬四方的,不是蟠桃,不是狼河,也不是驴肉火烧,而是伟的一次意外视察。
那是1958年的8月某日,伟人来这里视察,“红太阳”的光辉从此把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照亮。
其实,那次当地并没有安排伟人视察北洼村,安排的是它旁边的吴家营村。因为吴家营村的口号喊得响,提出了亩产万斤的目标。只是那会儿的路况不好,坑坑洼洼的,再加上本地的车况也不好,县里带队的车子突然抛锚了。秘书下车看了看,回去对老人家说,前面的车子出了点事儿,正修呢,一会儿就好。伟人说,那好呀,我们正好到地里走走。我看这个村子的玉米长得很不错。
陪同的省、地、县的领导看老人家下了车,赶紧凑过来。伟人指着旁边的玉米地说,这里的玉米长势真好,咱们到里面看看。说到这儿,老人家还特意嘱咐,大家都小心,别弄坏了庄稼。
伟人戴着草帽进了玉米地,用手抚摸着一个未成熟的玉米说,这庄稼的味道好香哟!伟人的话音刚落,随同的新华社记者就按下了快门。伟人问陪同的府北县县委书记,这块地属于哪个公社呀?县委书记回答,这是北洼村,属于吴家营人民公社。老人家又说,好,还是人民公社好!后来,宣传部门演义了这句话,把“还是”两个字去掉了,成了“人民公社好”。
伟人的这次意外“视察”,改变了北洼村的命运。因为伟人在北洼村说了“人民公社好”,不久,北洼村就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公社所在地,“吴家营人民公社”变成了“北洼人民公社”。
其实,伟人来视察那天,北洼村的党支部书记董贯英就在村北的玉米地里劳动。董贯英那年38岁,属于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说起来,董贯英也是“老革命”了,1942年就参加了八路军,新中国成立时,他已经是华北军区某部的营级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党中央号召支援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董贯英响应党的号召,脱掉了军装,回村当了农民。第二年,董贯英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狼河之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