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新陈代谢的意义: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4.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5.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6.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
[基础知识]7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的条件是: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原生质层的组成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3.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4.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点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
5.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载体、需能量,一般逆浓度。
6.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的都是大分子、都需能量、都依赖于膜泡运输。
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8
1.酶的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关于酶全面而准确的表述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温度、pH与酶活性之间关系的表述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的原因: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5.ATP的分子结构可以写成简式:A—P~P~P,其功能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基础知识]9
1.有氧呼吸的表述是: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无氧呼吸的特点是:细胞不需要氧的参与,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将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的过程。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4.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基础知识]10
1.叶绿体中4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四种色素在叶绿体中的分布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3.光反应阶段的2项重要变化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4.暗反应阶段的重要过程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5.光照突然停止,其他条件不变,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C3上升,C5下降。
6.表述CO2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糖类。
[基础知识]11
1.表述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变化的不同:光合作用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2.表述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能量变化的不同: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分解,产生ATP的过程。
高中必备知识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