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①越王台,相传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古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开始,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抒情主人公对着萧瑟的秋风,立马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向天呼喊,表现了他不可遏制的忧愤之情;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胸襟和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关于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可以从动作、神态、心理上把握,他在萧瑟的秋风中,感慨民族的多灾多难,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忧时伤世之人。他不禁向天呼喊,展现出他力挽狂澜的抱负,由此可知,他也是一个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胡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8.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分)
【答案】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要先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三、四句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分析是如何塑造的。第三四句“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这两句诗里的形象是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爱国将士们。塑造形象的技巧方法:“追奔”“夺城”,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战士们勇敢作战的精神。同时用“冷露”“青海月”“黄河冰”等苦寒冷清的边地环境来突出战斗环境的艰苦,以此来衬托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任何困难的精神。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①
楼上久踟蹰,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②。自是长安③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①张舜民,邻州(今陕西彬县》人。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郴州(今湖南),途经岳阳楼时所作。②三闾:战国时楚国某地三个大姓家族的总称。屈原被贬后曾任三闾大夫,掌管其宗族事务,故后世以此代指屈原。⑧长安:唐朝初期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唐以后诗词中,常以“长安”代指当朝国都、国君,这里借指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高中必备知识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