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走了。
丧礼上,
大臣官员,妃嫔宫侍,阿哥公主都穿着丧服。
他们一一跪着,不管心里在想什么,面上都是肃穆悲痛的。
人群中,拿着帕子的荣妃抬手佯装擦拭眼泪,她借机偷偷打量了自己的儿子一眼,
看到胤祉低头正垂着泪后,荣妃心里不由松了口气,还好,还好。
那日胤祉和荣宪从慈宁宫回来,胤祉就委屈的向她说姐姐故意拧他,
荣妃当然不信,她这些年养成了个不显山不显水的性子,又经历过早前好几个孩子夭折的她,对唯二健康活下来的荣宪胤祉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她没有像宫里有些妃嫔那样看重阿哥,更甚至,可能是因为荣宪是她第一个活下来的孩子,她有时候是更偏爱荣宪的。
而且,荣宪出落得亭亭玉立,举止言谈有礼,颇有分寸,反之胤祉,虽然也是个翩翩小少年,文学书法等等从不让人费心,
可荣妃却时常觉得儿子会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半点儿不通人情世故,像是只通了一窍似的。
之后她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果然不出她所料,她唠叨了胤祉半天,更是告诉他绝不能再那样不恭敬。
好在,胤祉还算是听劝,今天倒是做的不错。
荣妃脑中思绪不断,但也不耽误她面上的泪滑落不止,她用帕子轻按着眼角,跪地抽泣。
******
所有人都知道,太皇太后对于大清的主人康熙有多么的特殊,重要。
她不仅是他的亲人,更是他精神上的教诲者和支持者。
而如今,这位慈祥而睿智的老人离开人世,皇上也好似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心情烦躁。
这沉郁的心情也影响到了听政上,这天下着大雪,乾清门内里都弥漫着刺骨的寒意,
殿内康熙与大臣们的对峙更是加剧了这股寒意,
“朕决定先修建一座安奉殿,将太皇太后的棺椁灵柩暂时停放其中,等孝陵旁的陵寝正式建好,才好葬入。”
康熙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这样的决定与传统的丧葬礼仪并不相同,着实引起争议。
底下的纳兰明珠踏前一步,他的脸色凝重,声音诚恳而坚定:“皇上,按照祖制,自古都是夫妻同穴,从未有过母子相邻之情啊!”
这句话说出了许多大臣的心里话,他们对皇帝的决定感到困惑,而在众多臣子中,只有明珠当面反驳了皇上的旨意。
康熙紧紧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内心深处希望能够尊重玛嬷的遗愿——葬于顺治帝孝陵附近。他认为这是对玛嬷的一种孝顺和敬意。
但现在,明珠的反对让他感到十分恼火。
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仿佛凝固了一般。没有人敢轻易开口打破这份沉默。
须臾,一旁的胤礽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看别的,当年也是太皇太后慧眼识珠,稳定朝政,孤认为可以称乌库妈妈一句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了吧。”
胤礽的话让在场的人又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太皇太后确实是值得敬重,可是这祖制也不好违背啊……
此时,上首的康熙没了以往的耐性,他现如今心情本就糟糕,于是直接冷声一句,
“太皇太后临走说过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她轻动,不可为她劳民伤财,朕决定遵从太皇太后的遗愿,就在清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说罢,康熙不等人反应,站起身直接甩袖离开。
至此,太皇太后陵寝已定,没有谁再敢劝诫。
清穿之十一阿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