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应:“多谢各位承让了。对了,你们这里的兵马有多少?”
关飞:“我们山上本来有7000,加上你带人的3000,刚好有1万人左右。”
赵应:“那就太好了,明日点齐兵马,一早便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全部都下山了。在安渝园这边,正在被窝里的三人,有两个都已经醒了。
刘福:“不知道现在赵应将军他们怎么样呢?”
朱璇:“应该很好吧,算算日子。可能已经到了历山了。他要在那里与其他六位义结金兰。成为新的历山七虎。”
刘福:“你怎么会知道?那是你故意安排的。”
这时候时朱璇,只是得意的笑了笑,并没有回答。然后刘福刮了一下她的鼻梁。
刘福:“ 小样,看你美得。”
朱妍:“你们在干嘛呢,这一大清早的。”
这时候严邦泉在资料上了解到: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老旧的机器结了一层锈斑,破败的厂房里静坐着落寞的人们。
破败的工业遗产,是那个时代、那群人的历史痕迹,它们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价值,尽管蒙尘于岁月,却不能被遗忘。
不过,电影里可以仅将这些机器厂房当做讲述故事的背景,现实中却需要正确安放这些时代遗留的宝贵资产。如何“擦亮尘封的遗产”,成为工业遗产何去何从的待解命题。
工业遗产的概念对不少人来说相当陌生,因为印刻在人们脑海中的文化遗产的模样,大多是富丽堂皇的博物馆,抑或是散发人文气息的故居里弄。换一种说法可能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附近每天轰隆隆的工厂?能否回忆起曾经在厂房大门外等着父母下班的无聊时光?
当然,对工业遗产的定义要严谨得多,但大体上都是社会新陈代谢的产物。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一个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的载体,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的”。
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见证人,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结构转型、改革进程的亲历者,曾经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热火工厂,不应只化作很多人记忆里的一个片段,也不应只停留在向年轻人讲述“这里曾经如何如何”的平淡叙事中。
在遗产保护上,我们听闻过太多的“悔之晚矣”。就工业遗产而言,昔日的林立厂房,大多数要么摇身一变成广场楼盘,要么荒草丛生无人问津,白白流失了那些厂房烟囱后的历史气息。
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绝不该散作无用的岁月尘埃。不少人容易陷入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总是对历经上百上千年的古董葆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历史敬畏感,却很少肯给予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自己手中诞生的文明产物以呵护。
实际上,小到个人,工业遗产是几代人激扬青春的地方,无数或惊天动地或细水长流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中到企业,工业遗产是不可磨灭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到国家和民族,从江南造船厂到汉阳兵工厂,从一汽到首钢,工业遗产是记录和书写历史的珍贵纸页。换言之,我们铭记与敬畏的不是眼下稍显破败的工业遗迹,而是那个时代、那群人的历史痕迹。
工业遗产的内容相对复杂,对其进行保护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说把厂房简单地清理一下就可以冠之以遗产称谓,也不是说纳入了文物体系就一定会阻碍开发再利用。如果转换思路,剥离旧厂房、旧机器的生产属性,将工业遗产视之为历史人文的一种景观和环境,那么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就应运而生。
大巴王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