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在1938年的鄂北板桥店镇是一只鸡的名字。
那个时候奶奶有多大呢?大概是20岁的样子,因为奶奶说她18岁就出嫁了。
那年,奶奶的母亲生了一场重病,于是奶奶就抱着剪刀到了太奶奶家,奶奶想把这只名叫剪刀的鸡送给太奶奶补补身子。
要知道,奶奶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奶奶和剪刀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名叫剪刀的鸡把奶奶当成了它的妈妈。
剪刀不知道是谁家的,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总之有一天奶奶从菜园子里砍了三根莴苣回来的时候,在她的身后就跟着这样一只黄茸茸的小鸡,小绒球一样滚动着的小鸡张皇地啾啾叫着,在奶奶的身后,紧跟不舍。
于是,奶奶就把新鲜的莴苣叶切碎了拌上芝麻喂它,小鸡吃完了之后,把它嫩黄的小嘴在地上左右擦了擦,然后很满足地伸了伸脖子,斜靠在奶奶的裤脚边,微闭着双眼,不再张皇地啾啾鸣叫。
就这样,这样一个小绒球就在奶奶的身后滚着滚着,直到身上嫩黄的绒毛换成了白色,再换成了黄色,最后,身为母鸡的它竟然和公鸡一样,在尾巴上支棱着四根红黑的羽毛,交错而生,就像背上扛着一柄漂亮的剪刀,于是,它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剪刀。
奶奶抱着剪刀的时候,剪刀的喉间发出一种咕咕的声音,奶奶知道,这是一种信任和满足 ;甚至,当奶奶把雪亮的菜刀架在剪刀脖子上的时候,它也是如此的平和与温顺,它的喉间轻轻地咕咕着。
于是,奶奶的眼泪就吧嗒吧嗒地落在雪亮的菜刀上,落在剪刀油亮光滑的羽毛上。剪刀睁开眼睛看着奶奶,杏黄色的眼珠子圆溜溜的。
剪刀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恐惧与不安,它很平静地把脖子搁在奶奶雪亮的刀口上,平静得就像枕在奶奶的脚上一样。
这个时候,大病初愈的太奶奶说话了,她说,留着它吧,是个伴。
于是,剪刀就留在了太奶奶的小院里。太奶奶的小院里有棵石榴树,鲜红的石榴花把柔软的枝条都压弯了,剪刀在小院里咯咯地走着,很快,它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或者说,剪刀似乎从来都以为自己是生活在这个小院里,现在只是从奶奶那里回来了。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