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闹市,吉他,话筒,街边歌者,秋风萧瑟;闹市,钢笔,诗集,漂泊诗人,天色阴沉。
诗人坐在街边长椅,看了一眼手表,然后开始闭眼等待。
夜色渐深,那位歌手像是如约而至。
街头卖艺的歌手已经在这里唱了一个月,而那名落魄的诗人每天都会来听,并且每次都会往歌手的吉他盒中放一张二十元。
她来的第一天,诗人只是恰好路过,但民谣歌声中若隐若现的孤独和沧桑,把诗人深深吸引住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衰老时想起的从前,又像是年少时憧憬的未来。
歌手每晚会唱二十首歌,都是民谣翻唱,但最后一首歌她会唱自己的原创歌曲。诗人每晚都等她唱完她的作品后才离开。
她的原创作品很特别:曲调低沉婉转,抑扬顿挫,时而又高亢得像是呐喊,时而却悲伤得像在绝望,但整首歌只有音乐在流动,歌词只是“la~la……”这样的语气词。他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歌没有词——是不会写,还是故意不写?
或许是曲子还没找到合适的词,就像歌者也没遇见合适的人。
一天前,诗人也等歌手唱完最后一首歌,但他那天没有像往常一样打赏二十元,而是在散落着零碎钞票的吉他箱里放了一本册子——那是他还未投稿的诗集——然后离开。
今天,歌手也像往常一样,背着吉他和话筒来到老地方,诗人也像往常一样,坐在长椅上听她唱歌。
美妙的音乐入耳,诗人也如常沉醉。
最后一首翻唱作品结束,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吉他。诗人知道,她要开始唱最后一首歌。
但来不及听了。诗人匆匆拉上行李箱,走到歌手的吉他盒旁,往里面放了一张二十元。她意识到诗人要走了,但她不知道为什么诗人今天走得这么匆忙。她想开口询问,但话到嘴边却被咽了回去——也许他今天有急事?歌手只能这么想。她只是个卖唱的街头歌手,没有权利选择听众的去留。
诗人拉着箱子离去,但刚走不远,他又忽然止步——身后的吉他声响起,他的诗被歌手用动听的旋律唱出来。歌声比以前要大,好像是故意唱给即将远行的诗人听的。
歌手一边唱着诗人的诗,一边目送诗人离开,直到诗人彻底消失在她的视野。也许他明天还会来的吧——歌手这样想。
其实,今夜是诗人最后一次来这里听歌。两周前,他的诗集得以出版,并且十分畅销。朋友邀请他来到大城市继续发展。他接受了这个邀请。成为诗人并且让社会认可自己的作品,是他从小的梦想。他购买了今晚的火车票,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他决定最后去看一眼那个歌手,但歌还没唱完,火车却要出发了。
诗人离开后几天,歌手依旧在街头唱着他的诗。她唱歌的视频被路人发到网上,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不久,歌手正式出道,她成为职业歌手的梦想也终于实现。
几年后,成为一线明星的歌手来到诗人的城市开演唱会。此时的诗人已是一名在国内文坛名声大噪的青年诗人,他买了演唱会前排的门票,想再近距离看看那位唱过自己诗歌的歌手。
这次演唱会歌手依然是唱二十首歌,就像她当年在街头卖唱时一样,但演唱会的门票却早已不是二十元。
演唱会开始了,场内座无虚席。荧光棒和写着歌手姓名的灯牌在黑暗中摇曳挥舞,在观众热情的掌声中,歌手开始了演唱。
她所唱的是自己原创的歌,但词已经由与她合作的职业作词人填好。歌词的主题大多是“失恋”“分手”之类的热门老套,若是仔细琢磨,便可听出歌词的肤浅。作词人的水平显然不高,只是一味写着迎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但尽管是那样的词,依旧被歌手高超的作曲水平包装的近乎完美。可以说,如果歌手没有这样的作曲水平,她靠唱着这种词,很难火得起来。
七月茶花谁挽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