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两年前分手时,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就那么确定他会来拜访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登上大厅一起饮酒,最后开心的分别了。
太史慈应约来还
太史慈,青州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一次,他在神亭战败,被孙权的兄长孙策俘获了。孙策以前就听说过太史慈的大名,于是就立即为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还向他询问下一步进军的策略。太史慈见孙策如此对待自己,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只是一味地说:“我乃败军之将,不配共论大事。”孙策则说:“从前,韩信定计于广武君李左车,现在,我想请教将军,您又何必推辞呢?”
太史慈见孙策如此恳切,就说:“刘繇所部刚被打败,士卒离心,如果分散了,就很难再聚拢起来;考虑到这种情况,想请您采取布施仁惠的措施加以安抚,又恐怕不符合您的心意。”孙策听了太史慈的话,长跪施礼回答说:“这实在是我内心所希望的。明天中午,希望您再回到这里来。”诸将都很怀疑,认为让太史慈走了,他明天就不会再来了。孙策则不这样认为,他说:“太史子义,乃青州名士,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他一定不会欺骗我的。”第二天,孙策下令大摆宴席,宴请各路将领,摆设酒食,立竿视影。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到了。孙策非常高兴,后来常常与他商议军事。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的执著
***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语文知识点总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