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服”即早作准备的意思。
持俭治国,能够节省开支,增加国家储备。待及有事,也有底气应对。
比如遇到饥荒,就可以拿出国家储备来赈灾,社会就能安定下去。
所以“早服,谓重积德”。即早作储备,就是在为保障民生作准备,就是注重积德。
而“重积德”,可以使全民一心,就能达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无不克)。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不晓得其能力的极限了。即“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不知他能力极限,他就完全配得住掌管国家。即“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他掌管国家如果有道,国家就一定能长久。
“有国”即享有的、掌管的国家。古时封建制下,国其实是王的封地而已。“母”即“道”。“有国之母”的意思就是治国有道。
这就是打牢基础、目光长远、能长治久安之道啊!
老子这持俭治国之道的确也很有道理,应该算立国应该注重的根本原则之一。
作为统治者,管理一个国家,量入为出,适当储备以增强国力是必须该考虑的。
国家中兴,不可躁进;代代持俭积累,终可府库充盈,想不强大起来都不行!
汉武帝有文景之治积攒的贮备,才能横扫匈奴。隋文帝一生节俭,也为杨广积攒不薄的底子,可惜杨广太会花钱了。
汉武帝花完祖上的钱就盯着天下豪强的口袋和商业利润,杨广则只能横征暴敛了。
至于历朝历代,不乏败家皇帝及贪官蛀空国库终取灭亡之例,就不足一一道来了。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此章老子是从巫的角度来说以道治国的好处。
史官之职应该源自巫师。
因为古时史官地位还是挺高的,统治者每遇大事必参谋于史官,连准备与别国打仗,一听史官说彗星(民间说的帚把星)划过不吉利,就仗都不打了。可见,史官还往往为统治者提供巫卜方面的服务。
老子作为史官,肯定对这方面是熟悉的。
但是,就老子著《道德经》可看出,他对治国的思考已经归于理性而不再迷信了。
至少他把偶然难测的鬼神(实际上即指偶发的天灾祸患)也归之于“道”所决定的了。
因此,这一章也可以认为是他就这方面的阐述吧!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最出名的名言。意指以“我无事”的态度,不扰民,任其自然发展,大国也很容易治理好的。
“小鲜”即小鱼。煎炸小鱼,不可乱翻动它们,否则会被翻得稀巴烂。这是以比喻的方式在强调要以道治国,别乱扰民。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是说如果以道来治理天下,就连那些暗中左右着我们的“鬼”也不会灵光了。
此处的“神”不是神灵,而是灵验的意思。
古人迷信,认为冥冥之中有“鬼”在作祟,降下灾难,破坏人们的好事。
所以中国有很源远流长的鬼文化。当然,这源于古巫术。
老子此句说的并不是指“道”能压“邪”,而是表明了“邪”(即“鬼”,指那些偶然灾害)也是因道而生,归之于道的。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说就是偶然反映必然,必然决定偶然。
总之,老子是想说,以道治天下,是可以避免灾祸发生或对人们造成重大伤害的。即使遭遇自然灾难,在德政之下,及时赈救,也可以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帮助人民顺利渡过难关。
“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是说鬼不灵验了,它的神力就没法发挥出来,就不可能伤害到人们。
此句中第一个“神”承前一句仍是“灵验”的意思,第二个“神”则指的是鬼的神秘能力。
太虚一梦证大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