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一通传令下来,除过病了实在惹不得人的老七,我家老二到老六都被拉了过来,一串十七八到五六岁的少年和孩童战战兢兢地走到我榻旁,规规矩矩地与我和阿勰施了礼节。
还算听话。
阿勰不明地自我怀里出来,疑惑的目光随着我落到那几个孩子身上:“大兄?”
只是说话间与老二对上眼,被我握着的手忽然收紧,呼吸急促了几分。
果然有猫腻。
我霎时醒悟过来,心下有了成算。
遂拉过阿勰与他咬牙切齿附耳:“是阿恪欺负你的?”
阿勰的反应未出我的意料,我心下默默给老二记了一笔,面上平淡地免了他们的礼数:
“近来可读了《礼》和《孝》?太子,礼运那篇可有背过?君臣之间如何相处,父子之间如何相处,兄弟之间如何相处,亲人之间又如何相处呢?”
还是口头教训一下作罢。
阿勰是为我死后托孤之用,我再无心力换什么太子,便不欲他们之间有什么龌龊。
阿恪并不晓得我的意图,几位兄弟的注目下战战兢兢地率先出列,头低得比上次两篇文章写错十来个字还要低:“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还好还好,背得还不错,可造之材,比那个礼运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孽畜好多了。
我舒了口气,听过那冗长的背诵颇觉乏力,遂冲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君臣,兄弟之谊是宝贵的,希望你们能明白圣人的道理,这些文章里的东西也要自己体悟,身体力行,关爱兄弟,亲贤远佞,方是君子之道,都明白了吗?”
那大小几人面面相觑过后,皆小鸡啄米地点着脑袋。
嘶,怎么看着好似并没有听进去的样子呢?
临散前我不放心地为他们布置了五篇文章,看着那几个还不到门口便私底下推搡的作态,不由一声叹息。
也就老四和老二看着乖巧些,剩下的估摸长大了都是活宝。
我掂量着几个孩子之时阿勰已整理了容色,此时衣袍齐整面容端详,乍一看与平素无二。
只是眼角尚带着潮湿未干的红意,忽下地与我祈求拜道:
“臣请陛下莫要南征!”
天府管理员-d97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