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人有很多恶的习性,同时也有行善之心。但这种行善是在对自己毫无损害的前提下才愿意做的。一旦超过了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无论是金钱的布施,还是肉体的布施,还是实物的布施,都做不到。我们修布施波罗蜜多的时候,修的并不是舍多少钱、多少利益、多少实物,而是把内心当中的那个舍不得的心驱逐掉。当无论做任何一个布施,心里丝毫不起一点点吝啬之心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布施的量了。 《入菩萨行论》中说: 若须尽救众生贫,方名布施波罗蜜, 现前今尚有贫人,诸佛云何到彼岸? 如果说让天下所有的穷人富裕起来,才叫布施波罗蜜多的话,现在仍然有那么多的穷人,诸佛怎么能达到布施波罗蜜多呢?一旦内心当中毫无吝啬之心,就达到布施波罗蜜多了。 这样的实物布施对在家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出家人,如果拥有财富就应该做实物布施,但千万不要为了做实物布施而到处寻找财物,放弃修行佛法的宝贵时间。出家人应以法布施为主,修行佛法、执持佛法、宣说佛法。 佛经中的一个偈颂,比如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这样的一个偈颂,能够自己读诵,对他人宣说,其功德远远超过你每一天布施恒河沙数自己身体的功德。阿弥陀佛[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诗经:就当个故事看呗
诗经:存在自由存在的道理
诗经:什么文字都有养分
诗经:就看我们吸收多少
林雪飞:是啊,存在是有存的道理
林雪飞:毕竟千年的东西
诗经:说假话会招来他人的诽谤 不要说虚言,要实事求是地说。看他有什么德,从德的方面去说,说美语让他高兴,而且又不失为实语。怎么说实语呢? 比如说,“你有如此如此之德,但有一件事你如果做到了,那你肯定是很了不起的,那是什么呢?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正确的取舍之理适当地给他讲一下,他就会觉得做到了这一点会变得更加完善,他焉能不接受啊?他一高兴就会听进去,就会真的去做,这就是实语。 但也不要只说实语不说美语。顺便说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是挑别人的毛病,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然后还有掩盖错误的法子,“我这个人说话就是直,不会说话,对不起”。说实话,他挑别人的毛病是很直,但他说别人的功德却从来不直,他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这是有偏心的,不能叫直,叫偏。其实,你把他的功德部分直言直语说出来,他的过失你不说,然后适当地给他指出一个取舍之理。若又看到其有什么过失,再重点地给他指出几个……如此反复,过了一年半载他大部分的过失就会不见了,这不就是你的功德嘛。 《宝鬘论》曰:妄言招诽谤,两舌亲乖离,粗语闻恶声,绮语言失信。 说妄言和假话的人,会招来他人的诽谤;挑拨离间、两舌的人,最后将一个朋友都没有,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远离他;粗语、恶口的人,会得到一个恶名声。你辱骂他人,他人也一定会辱骂你。你不恭敬他人,他人怎么会恭敬你呢?绮语会使你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以后他人对你所说之话大打折扣,不能相信,自己也只是增长邪说的辩才。 菩萨利益众生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摄法非常重要,是利益众生之本。由财施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摄受徒眷,名为布施;教导徒眷修增上生和决定善的语言,名为爱语;令他修习有利益的事,名为利行;如教别人一样,自己亦精进修学,名为同事。由于修此四摄法,暂时能摄持世间,究竟亦能摄持正法,因此应当修学。 阿弥陀佛[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诗经:有那么点意思
三沙:难道群主是尼姑
月舞:喔噻,你终于说话了
月舞:还真以为你这个号不用了
诗经:没事多聊聊天
三沙:你们都是大佬,我只有看热闹的份
诗经:哈哈
天才聊天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