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李嬷嬷身后,苏夭夭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座永宁侯府。
亭台楼阁,飞檐斗拱,无一不彰显着勋贵之家的气派与底蕴。回廊曲折,仿佛没有尽头,两侧是精心打理的花木,偶有穿着比丫鬟更体面的侍女悄无声息地走过,见到李嬷嬷,都会停下脚步,敛衽行礼,目光却似有似无地扫过苏夭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异与打量。
那些目光,如同细密的针,扎在苏夭夭身上,让她极不自在。她只能努力低下头,盯着自己脚下那双绣鞋上颤巍巍的珍珠,试图将自己缩成一团。
“苏姑娘,”李嬷嬷头也没回,声音却清晰地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侯府不比外头小门小户,规矩大着呢。待会儿见了夫人,该跪则跪,该答则答,莫要失了礼数,连累我们这些底下人受罚。”
“是,嬷嬷,我记下了。”苏夭夭小声应着,声音软糯,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李嬷嬷似乎满意于她的顺从,语气稍缓:“夫人出身靖安伯府,最是重规矩,喜静不喜闹。你只需谨言慎行,夫人问什么,便答什么,莫要多嘴,也莫要东张西望。”
说话间,已穿过一道月亮门,眼前景致豁然开朗。一座更为宏伟华丽的院落出现在眼前,正房檐下悬着匾额,上书“锦荣堂”三个鎏金大字。门口侍立着两个穿着体面、神色肃穆的丫鬟,见到李嬷嬷,微微颔首,为她打起帘子。
一股清雅的檀香混合着暖意扑面而来。
苏夭夭深吸一口气,攥紧了微微出汗的手心,跟着李嬷嬷迈过高高的门槛。
堂内陈设典雅,地上铺着厚厚的缠枝牡丹纹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紫檀木的家具光可鉴人,多宝格上陈列着各色古玩玉器。正中的主位上,端坐着一位约莫三十余岁的妇人,穿着绛紫色缠枝莲纹的缎面袄裙,头戴点翠抹额,面容端庄,眼神沉静,不怒自威。
这便是永宁侯夫人,林氏。
在她下首左右,还坐着几位珠环翠绕的年轻女子,想必就是府中的姨娘们。她们的目光,几乎在李嬷嬷通报“苏姑娘到”的瞬间,就齐刷刷地落在了苏夭夭身上。
那一刹那,苏夭夭清晰地感觉到,整个厅堂的空气似乎都凝滞了一瞬。
惊艳、审视、嫉妒、探究……种种复杂的情绪从那些目光中投射过来,让她如同置身于聚光灯下,无所遁形。她甚至能听到极轻微的抽气声。
“夫人,苏姑娘到了。”李嬷嬷躬身回话。
苏夭夭想起小翠和李嬷嬷的嘱咐,连忙压下心头的慌乱,走上前,按照路上紧急回忆的模糊礼仪,笨拙地跪下,磕了个头,声音带着微颤:“夭夭……拜见夫人。”
她低垂着头,露出一段白皙优美的后颈,脆弱得仿佛轻轻一折就会断开。
侯夫人林氏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抬起头来。”
苏夭夭依言抬头。
当她的脸完全暴露在众人视线中时,就连端坐上位的林氏,眼底也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澜。她见过的美人不少,但美得如此集中、如此纯粹,仿佛天地灵气钟于一身,且不带丝毫风尘气的,眼前这孤女是第一个。
“果然生了一副好模样。”林氏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既然来了侯府,便是缘分。往后安心住下,缺什么短什么,只管吩咐下人,或来回我。只是需谨记,侯府有侯府的规矩,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侯府的颜面,莫要行差踏错,惹人笑话。”
“是,夭夭谨记夫人教诲。”苏夭夭连忙应下。
“起来吧,赐座。”林氏摆了摆手。
立刻有丫鬟搬来一个绣墩,放在末位。苏夭夭谢过,小心翼翼地坐下,只敢挨着半边椅子,脊背挺得笔直。
接下来,林氏简单问了她几句家乡、父母的情况,语气始终平淡。苏夭夭一一照实回答,声音细小,带着恰到好处的悲伤与怯懦。
问话间隙,她能感觉到两旁投来的目光愈发尖锐。
浮世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