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圣路加学院毕业后,我并未如外界或许预期的那般回到布莱克家族,或是急于在伦敦的社交舞台上崭露头角。
相反,我选择了一条异常低调,甚至可以说是隐匿的道路。
我婉拒了肯尼亚叔叔出于形式而提出让我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担任虚职的提议,我以身体仍需静养为由,在伦敦梅菲尔区边缘一条安静的小街上租下了一套并不起眼的公寓。
这里没有布莱克庄园那种令人窒息的监视目光,窗外是普通的城市街景,生活气息浓郁而平和。
我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如同一个潜心学问的年轻学者,或是一个家境优渥,无需为生计奔波的闲散绅士。
在这段看似沉寂的岁月里,我那本日记依然是我最忠实的倾诉对象。
在无数个只有台灯昏黄光晕陪伴的深夜,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我的思考。其中一页,笔迹显得尤为沉静而有力:
“……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世界,至少我所处的这个由权力、资本和欲望交织而成的丛林,本质上是一个污浊的泥沼。贪婪、欺诈、背叛、冷漠,如同沼气般在其中滋生弥漫。肯尼亚叔叔并非特例,他只是这个泥沼生态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样本。许多人或主动或被动,都在其中挣扎、沉沦,甚至以此为乐。”
“然而,我也愈发确信,即便身处这泥沼的最深处,人的内心,依然可以为自己点一盏灯。这盏灯,或许无法照亮整个沼泽,更谈不上拯救所有陷溺其中的灵魂。它的意义,不在于宏大的救赎,而在于坚守,坚守人性中那些最基础、却也因此最易被侵蚀的光点:诚信、怜悯、对知识的敬畏、对秩序的尊重。”
“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本身,价值就在于此。我也从未妄想成为什么救世主,我只是一个点灯人,用我这具饱受创伤的躯体,用我这颗未曾完全冷透的心,固执地守护着这一点看似随时可能被黑暗吞没的光亮。只要这盏灯不灭,就能向那些在混沌中摸索,尚未完全放弃希望的人证明:泥沼并非唯一的归宿,人性的光辉,即便再渺小,也依然有存在的可能和价值。我们不能让整个人类文明的尊严,跟随少数彻底堕落的灵魂,一同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或许就是我所必须承担的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使命。”
这些文字,是我在绝对孤独中,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确认和加固,是我对抗外部黑暗的内在堡垒。
表面上,我的生活确实波澜不惊,我定期接受私人医生的检查和调理,左臂的旧伤和虚弱的体质需要持续的关怀。
我大量阅读从哲学、历史到前沿科技的各种书籍,保持着与圣路加学院几位敬重导师的通信往来,就一些深奥的学术问题交换意见。
我也并未完全断绝社交,会偶尔出席一些小型的学术沙龙或由信任的同学组织的私人晚宴。
在这些场合,我依然是那个言辞精炼,举止优雅的艾略特·布莱克,对家族生意表现得兴趣缺缺,更乐于讨论诗歌、音乐或某个冷门的历史疑案。
这种形象,成功地让肯尼亚叔叔进一步放松了警惕。
在他眼中,我似乎彻底接受了“体弱多病、沉溺书斋、不问世事”的设定,成了一个对他不再构成任何实质威胁的“忧郁的隐士”。
而他此时的精力,正被他自己那座因常年经营灰色地带,杠杆过高且树敌过多而开始出现裂缝的商业帝国所牵制,各种财务丑闻的苗头和法律纠纷的阴影已开始悄然逼近。
然而,在这幅“静养学者”的完美伪装之下,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局正悄然展开。
幻之镜像-d49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