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走廊很长,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轻响,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顽固不散。
林晓醒来的第七天,终于被允许下床走动了。
她扶着墙,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小腿肚子直打颤。负责她的护士长是个面冷心热的大姐,一边虚扶着她,一边嘴上不饶人:“慢点儿,逞什么能呢?昨天喝碗米汤都费劲,今天就想当竞走运动员了?”话是这么说,手却一直稳稳地在旁边护着。从病房门口到护士站,短短十几米,她歇了三次,走到时额头竟渗出了细密的虚汗。饮食也从清汤寡水的米汤、菜汁,慢慢变成了可以吃到肉末的烂糊面。这种一点一点重新掌控自己身体的感觉,既陌生,又让她觉得踏实。窗外偶尔能听到记者试图沟通的声音,但都被很好地拦在了楼下这片安静的康复区之外,这给了她一个无比宝贵的缓冲空间。
能正常吃饭走路后,林晓就铁了心要回学校。
周同志来看她,带来了一堆方案,什么家庭教师、定制课程,保证安全又高效。林晓当时正小口啃着一个苹果,闻言放下果子,看着周同志,眼神很认真:“周叔叔,我知道你们为我好。可我真的就想回去上学,像以前一样。早上啃着包子赶早读,课间挤小卖部,考试前熬夜复习,考砸了被老妈念叨……这些才是我啊。”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我不想变成一个……只有‘能力’符号的怪物。”
周同志看着她沉默了半晌,最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是我们忽视了“。
回学校那天,她起了个大早,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校服,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在晨读铃响前,从教室后门溜了进去。大部分同学还没到,只有陈晓薇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随即把一本数学练习册啪地甩到她桌上,嗓门大得能掀翻屋顶:“晓晓姐!你可算回来了!快快快,这道题除了你没人会,赶紧的,江湖救急!”这一嗓子,把零星几个同学好奇又带点拘谨的打量都给喊散了,课堂的氛围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回归了正轨。
当然,完全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总有人在她经过时压低声音议论,或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试图凑过来搭句话、拍张照。
对此,林晓通常只是快速地笑一下,然后就把目光移开,脚下的步子一点不停。
有一次,一个隔壁班的男生举着手机差点怼到她脸上,她下意识地往后缩了一下,旁边那个总在街角买煎饼的“便衣”大哥就看似不经意地挪了一步,用身体隔开了距离。
也有善意的时候,比如班主任在走廊遇见她,温和地问她身体能不能跟上进度。
林晓当时抱着一摞刚收上来的作业本,很诚恳地说:“老师,我下次月考要是能前进十名,比啥都强。”班主任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
放学后的时光变得格外珍贵。她又能和陈晓薇、赵星辰他们一起,像几颗散装的糖,滚过黄昏的街道。他们会挤在书店角落翻新到的漫画,为哪个角色更强争得面红耳赤;会在路边分食一个甜筒,计较谁多咬了一口;会毫无目的地压马路,从明星八卦聊到外星人传说。
林晓还会特意多绕一条街,去喂那只总在垃圾箱边活动的独眼流浪猫,久而久之,那猫见了她,甚至会喵一声,算是打了招呼。
晚上回到家,厨房里传来妈妈炒菜的滋啦声和香味,爸爸在客厅看新闻,偶尔喊她帮忙递个遥控器。
她会躲进自己的房间,也许什么都不想,只是发发呆,也许会和脑海里那个光球系统无声地“聊”两句,那句“不会害你”的保证,像一颗定心丸,让她能安心地、用力地拥抱这充满烟火气的平常。
超能力,但是日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