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姐正式和官方合作了!!(作者觉得之前的两次不算!!)
博物馆事件引发的波澜,比林晓预想的要平缓得多,却也更加深远。
周一返校的路上,她多少有些忐忑,预想着各种被围观或指指点点的场景。然而,走进校门,除了门卫大叔格外慈祥的笑容和一句中气十足的“林同学早!”,一切如常。操场上晨练的同学,走廊里赶着去早读的身影,甚至她最熟悉的教室——推开门,陈晓薇依旧咋咋呼呼地挥舞着面包:“林子!快!数学作业借我‘参考’一下!”
“自己写。”林晓把书包塞进桌肚,习惯性地回了一句,心里那点紧张莫名就散了。
“哎呀,林子~~晓晓大神~~,通融一下嘛!”陈晓薇凑过来,挤眉弄眼,语气里是熟悉的调侃,却没有丝毫隔阂。
倒是前座的男生红着脸转过来,递上一本崭新的《五三》:“林、林大神……能、能给我签个名吗?我妹是你的超级粉丝……”
林晓愣了一下,看着对方真诚又窘迫的样子,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最终还是拿起笔,在那本注定要写满习题的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嗯,字迹得工整点,不能辜负“粉丝”的期待。
【来自同学A的正面情绪(激动+如愿以偿)+10】
课间,关于她的讨论确实多了,但大多充满了善意的惊奇和与有荣焉的自豪。
“晓晓,那天博物馆的视频我爸妈都看了,他们问我是不是真的跟你同班!”
“林晓,下次能力抽到好玩的,能不能给我们表演一下?”
“晓姐,求保佑我下午体育测引体向上过关!”
她仿佛成了班级里一个移动的、会发光的吉祥物,大家喜欢围着她,好奇她的能力,但更重要的,她还是那个成绩好、脾气不错、偶尔有点小沙雕的林晓。这种氛围,让她感觉很舒服。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放学后。她刚出校门,就被一位穿着得体、笑容可掬的女士拦住了。
“林晓同学您好,我是市科技馆的负责人。我们正在策划一个‘未来科技与人类潜能’的展览,诚挚邀请您作为特邀嘉宾,能否……”
话没说完,一位便衣安保人员悄然出现,礼貌地将对方隔开:“您好,林同学的相关事务请联系‘特殊人才发展中心’预约接洽。”科技馆负责人立刻会意,递上名片,没有丝毫不悦,反而更加恭敬地离开了。
林晓看着这一幕,有些恍惚。周同志之前说的“定制化护航”原来是这样。她不需要直接面对这些纷扰,有一个专业的“过滤器”替她挡在前面,只留下真正有价值、经过筛选的邀请。这感觉……不赖。
回到家,妈妈做了一桌子好菜,爸爸则拿着手机,乐呵呵地刷着关于她的新闻评论区。
“老林你看这条,‘这闺女一看就是学习好的样子,超能力都用在文化上了,好!’”
“还有这个,‘希望国家保护好她,让她安心学习,别被乱七八糟的人打扰。’”
妈妈给她夹了块排骨:“看到没,大家都喜欢你,也心疼你呢。在外面要是累了,随时回家。”
林晓鼻子有点酸,埋头扒饭:“知道啦妈,又不是什么大事。”
晚上写作业时,她收到周同志的加密消息:
“林晓同志,本周六上午九点,国家博物馆有一场内部研讨会,关于利用‘特殊技术’进行文物无损检测与虚拟复原的课题,希望你能参加,提供‘现场技术支持’。是否有空?”
林晓想了想,回复:“有空。需要我准备什么?”
“人到即可。身份:特聘研究员。着装:校服即可,自然为上。”
看来,这就是官方为她规划的“半公开”露面模式:有选择地参与高端、专业、可控的活动,逐步将她的能力与“国家级技术研究”挂钩,淡化神秘色彩,赋予其学术和公益属性。
超能力,但是日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