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讨论区的灯光冷白而安静,将小隔间笼罩在一片高效的氛围中。陆星河离开后,林桃桃并没有立刻起身。她独自坐在那里,怀里抱着素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刚才讨论的要点和陆星河画的那些如同天书般的力学示意图。
心脏还在因为兴奋而剧烈跳动,像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陆星河那句“我可以考虑”,如同在寂静的深海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在她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不仅仅是“创新杯”的参赛可能,更重要的是,她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自已的专业能力,被那座冰山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方式“评估”并“暂准入库”了。
这不是施舍,不是敷衍,而是一份基于理性判断的、有条件的机会。这份认知,比任何空洞的鼓励都更让她热血沸腾。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沉浸在喜悦里的时候,而是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将这次机会牢牢抓住的关键时刻。课堂作业是入场券,她必须交出远超预期的答卷。
桃桃重新摊开素描本,翻到崭新的一页。页首,她用彩色荧光笔郑重地写下标题:
【“结构之美”联合项目 & “创新杯”预备作战计划!】
标题后面,她还精心画了一个小小的、冒着星星眼的跳跳糖,和一个由几何线条组成的简易冰山,中间用一道彩虹桥连接起来。嗯,很有精神!
第一阶段:课堂作业攻坚战 (目标:惊艳冰山,获取信任!)
1. 深度理解“单侧张拉膜结构”:
* 行动: 恶补基础知识!明天就去图书馆,借阅《薄膜结构概论》、《建筑形态与力学》等相关书籍(哪怕看不懂也要硬啃!)。同时,上网搜索相关图片、视频、实际案例(比如那个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屋顶!)。
* 产出: 整理一份视觉资料库 + 用自已的话写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哪怕很浅显)。
2. 视觉化表达探索:
* 核心思路: 不是简单画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要表现其“动态的平衡”和“力的流动”。
* 尝试方向1:序列图。 像动画分镜一样,展现从无到有的张拉过程,用色彩和线条的浓淡表现预应力的施加和分布。
* 尝试方向2:抽象表现。 聚焦于结构节点或局部,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将无形的“力”转化为有形的视觉元素(如光流、粒子效果?)。
* 行动: 马上开始草图练习!至少画出5-10个不同角度的构思小样。
3. 高效协作机制(重中之重!):
* 原则: 绝对遵守陆星河的效率准则!准时、准备充分、沟通简洁明确。
* 具体: 收到他的分工邮件后,立刻回复确认,并明确自已的部分和完成时间。每次讨论前,必须准备好问题清单和初步方案,避免无效沟通。
写着写着,桃桃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更远的地方——那个金光闪闪的“创新杯”。如果……如果课堂作业成功,他们真的能组队参赛,那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呢?
大赛主题是“未来感知”。什么是未来?是炫酷的科技,是未知的探索,还是……人与科技、与自然、与自身情感的新的连接方式?
一个朦胧的、却让她心跳加速的创意,开始在她脑海中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桃桃跳跳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