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梨家是一座青瓦白墙的寻常院落,虽不宽敞,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透着书香门第的雅致。谢梨扶着谢渊濯进门时,正在院中侍弄几盆兰花的谢父(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温和的中年秀才)和正在檐下绣花的谢母(一位风韵犹存、眉眼与谢梨有几分相似的妇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讶地望了过来。
“梨儿,这位是……?”谢父放下水壶,目光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审慎,落在谢渊濯那明显非同一般的衣着和气度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蹙。女儿怎会带回一个陌生男子?
谢母也放下绣绷,眼中除了惊讶,还掠过一丝对谢渊濯出众容貌的本能欣赏,但更多的也是警惕。
阿梨连忙解释:“爹,娘,这位公子方才在巷口不小心扭伤了脚,行走不便。女儿想着济世堂有些远,便先扶他回来歇息片刻。”
谢渊濯立刻顺势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语气诚恳而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晚生谢渊濯,惊扰伯父伯母了。实在是行动不便,叨扰之处,还望海涵。”他刻意收敛了所有属于侯府世子的矜贵与锋芒,表现得如同一个偶遇困难的普通读书人。
谢父见女儿解释得合理,对方又礼数周全,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读书人的仁心让他无法将受伤之人拒之门外,便点了点头:“既如此,公子快请进堂屋坐吧。梨儿,去倒杯茶来。”
谢母也起身招呼,目光却忍不住在谢渊濯脸上多停留了片刻,心下暗道:这后生模样真是顶顶好的,比画上的人还俊。
阿梨应了一声,小心地将谢渊濯扶到堂屋的木椅上坐下,便忙不迭地去沏茶、打水,又去找寻家里常备的活血化瘀药油。看着她为自己忙前忙后、额角渗出细汗的模样,谢渊濯坐在椅上,袖中的手微微握紧,心中涌起一阵细密的心疼。他的阿梨,在侯府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何曾需要做这些琐事?这一世,虽得了父母关爱,却终究是清贫之家,不免劳碌。
谢父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谢渊濯。见他目光虽偶尔追随女儿,但并无轻浮之意,反而在阿梨忙碌时,眼神中会流露出一种……近乎怜惜的情绪?这让他心中的戒备稍减,便试着与他攀谈起来,问些经史子集、时政见解。
这一谈,却让谢父大为惊讶。眼前这年轻人,不仅相貌出众,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远非寻常书生可比,许多观点甚至让他这老秀才都有茅塞顿开之感。谢父本是爱才之人,一时间竟忘了对方的来历不明,越谈越投机,眼中渐渐露出了欣赏之色。
谢渊濯何等人物,自然敏锐地察觉到了谢父态度的变化。他心中暗喜,更是投其所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毫不倨傲。
一旁的谢母虽不太懂那些深奥的学问,但见丈夫与这年轻人相谈甚欢,又见谢渊濯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再加上那张实在赏心悦目的脸,心中的那点警惕也渐渐化为了好感。她悄悄拉过倒完茶回来的阿梨,低声道:“这位谢公子,倒是个知书达理的。”
阿梨听着母亲的话,看着父亲难得舒展的眉头,再偷瞄一眼那位端坐着、与父亲侃侃而谈的俊朗公子,只觉得他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光晕,心跳又不自觉地快了几分。
自那日后,谢渊濯便时常以“感谢当日相助”、“仰慕谢伯父才学”等由头登门拜访。他每次来都不会空手,有时是几本难得的孤本典籍,有时是些不显奢华却极其精致的文房用品或女子喜爱的雅致物件,分寸拿捏得极好,既表达了心意,又不至于让清高的谢家父母感到负担。
谢父从一开始的谨慎,到后来的真心欣赏,甚至时常主动与谢渊濯探讨学问,俨然已将他视为忘年交。谢母更是越看越喜欢,私下里没少在阿梨面前夸赞“谢公子人才出众”、“稳重可靠”。
而谢渊濯,也终于找到了更多接近阿梨的机会。他会在她从济世堂休息的日子,以“领略江南风物”为由,邀请她一同出游。有时是去城外的湖边漫步,有时是去逛逛热闹却不失雅致的集市,有时只是去茶楼听一段评弹。
你生来归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