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的三天封闭期,林晓雨的手机成了最忠实的伙伴。江辰的消息像加密电报,简短、规律,出现在深夜或清晨。
「第一天。题目复杂。队友尚可。勿念。」
「第二天。模型初步建立。进展符合预期。」
「第三天凌晨。最后冲刺。想你。」
最后一条让晓雨盯着屏幕看了好久,指尖反复摩挲着那两个字。从江辰那里,“想你”比任何长篇大论都珍贵。
决赛结束是周四下午。晓雨一下课就冲出教学楼,手机终于响起,传来江辰略显疲惫但清晰的声音:“我回来了。刚出考场。”
“怎么样?”晓雨几乎是跑着往校门口去。
“解题过程完整,结果待定。但,”他顿了顿,“个人状态评估:急需系统校准。”
晓雨在校门口的石墩旁看到了他。
几天不见,他好像清瘦了些,穿着比赛时的深色外套,背着电脑包,站在熙攘的人群里,身姿依旧挺拔,但眉眼间带着显而易见的倦意。他一抬眼就精准地捕捉到了她的方向。
没有预演,没有环境参数评估。
在晓雨距离他还有几步远的时候,江辰忽然大步上前,伸出双臂,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力道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迫切。
他的下巴抵在她发顶,深深吸了口气,像是终于找到了缺失的氧气。
“系统校准中……”他的声音闷闷的,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干扰源排除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晓雨被他抱得有点喘不过气,心里却像化开的蜜糖。她环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微凉的外套上,能闻到淡淡的咖啡和纸张的味道。“欢迎回来,江大学霸。”
他稍微松开一点,低头看她,镜片后的眼睛里有细细的血丝,却亮得惊人。“竞赛期间,我新增了一个数据模型。”
“关于什么的?”
“关于‘想念’的量化分析。”他语气认真,“虽然无法精确测量其强度,但可以观测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比如,工作效率与想念程度呈负相关;看到相似背影时的心率加速度与想念程度呈正相关。”
晓雨想象着他在紧张的比赛间隙,还在笔记本上严肃地记录这些数据点的样子,又心疼又好笑。“那结论呢?”
“结论是,”他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你是我认知系统里,优先级最高的那个变量。不可或缺。”
晚霞将天空染成暖橙色,校门口人来人往。他们就那样站在暮色里,紧紧相拥,像两棵终于找到依靠的树。
“饿不饿?先去吃饭?”晓雨轻声问。
江辰摇头,手臂收得更紧了些。“再校准五分钟。能量补充可以延后。”
接下来的几天,江辰似乎进入了某种“补偿模式”。那些因竞赛而暂停的“常规项目”不仅迅速恢复,频率和持续时间还隐隐有超标趋势。
图书馆书架后,他会趁着无人经过,快速轻吻她的额头,然后一本正经地汇报:“额间接触,持续时间1.5秒,反馈良好。”
错位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