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集团倒了,老街保住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城市,很多人都来老街看陈砚,看永兴戏班——有的是来听戏的,有的是来请教武道的,还有的是来拜师学戏的。
陈砚的戏班热闹了起来,以前的老伙计回来了,还来了不少年轻的学徒,都是被陈砚的“戏神”故事吸引来的。陈砚也不藏私,不仅教他们唱武戏,还教他们三教的思想——练戏前先读《论语》,练身法时观察自然,受伤时悟“慈悲”的疗伤之法。
系统界面也更新了,戏韵值涨到了150点,解锁了很多新技能,比如“武生高阶韵·霸王枪”、“佛家·莲华护”、“道家·太极步”、“儒家·浩然气”,还获得了“戏神·中韵·众生戏”(灵阶中品)——以众生为戏,以道为魂,可凝聚众生善念,化解世间邪祟。
这天,老街来了个特殊的客人——市戏曲协会的会长,王会长。王会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以前看过陈砚爷爷的戏,这次来,是想请陈砚去市里的大剧院演出,传承武戏文化。
“陈班主,”王会长握着陈砚的手,激动地说,“你爷爷当年是有名的武生,可惜后来戏班没落了。现在你把武戏和三教思想结合起来,这是创新,是传承!市里的大剧院,就等你来开锣!”
陈砚答应了。他知道,这不仅是演出,更是传承——把爷爷的戏,把三教的道,传给更多的人。
演出那天,大剧院座无虚席。陈砚穿着爷爷传下来的“长坂坡”白靠,手里拿着张铁匠打的铁头赵云枪,走上戏台。聚光灯亮起来,他深吸一口气,想起了爷爷教他的第一句戏词:“长坂坡前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
他耍起了“长坂坡”的招式,枪势如龙,身上泛起三色的光——儒家的“义”,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自然”,交织在一起,映在戏台的幕布上,像一幅流动的画。台下的观众看呆了,有的鼓掌,有的流泪,有的甚至站起来,跟着他的招式比划。
演到高潮时,陈砚激活了“戏神·中韵·众生戏”,枪尖的三色光扩散开来,笼罩了整个大剧院。观众们感觉心里暖暖的,像是被一股善念包裹着,那些平时的烦恼、戾气,都渐渐消散了。
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王会长走上台,给陈砚颁发了“戏曲传承大使”的证书:“陈班主,你这不是演出,是‘传道’——以戏传道,以武护道,你就是真正的‘戏神’!”
陈砚接过证书,对着台下的观众鞠了一躬,又对着后台的学徒、慧明和尚、李儒老师、张铁匠鞠了一躬:“我能成为‘戏神’,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老街的街坊,是三教的道,是所有支持我的人。‘戏神’的传承,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一代又一代,把戏唱下去,把道传下去。”
从那以后,陈砚经常带着戏班去各地演出,不仅在市里的大剧院,还去乡下的戏台,去学校,去养老院——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武戏不是花架子,是能传承精神的;三教的道不是老古董,是能守护人间的。
有一次,他们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演出,村里有个小孩,父母不在了,跟着奶奶过,很自卑,不敢说话。陈砚教他唱《武松打虎》的片段,教他“勇”气,教他“义”,还给他讲三教的故事。后来,那小孩变得开朗了,还成了村里的“小戏迷”,说以后要像陈砚一样,当“戏神”,守护村子。
陈砚知道,他的“戏神”之路还很长,但他不慌——因为他有戏班的学徒,有老街的街坊,有三教的道,还有无数支持他的人。就像戏里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会一直走下去,把戏唱好,把道传好,守护身边的人,守护人间的正道。
我乃戏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