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田在全国的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开始,很多地方的官员不信——一块普通的田,怎么可能种出比普通作物好十倍的东西?还有些官员觉得赵不器是“妖言惑众”,甚至上书朝廷,说赵不器“搞歪门邪道”,请求皇帝罢免他。
赵不器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只是带着清玄和慧明,去那些质疑最厉害的地方,亲自种灵田,让事实说话。
他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南方的一个县,那里的县令姓刘,是个老顽固,坚信“种地就得按老祖宗的方法来”,对赵不器的灵田嗤之以鼻。
赵不器没跟刘县令争辩,只是在县衙后院找了块地,按照灵田的方法,除草松土,撒上稻种,又在清玄的指导下,埋上青石,挖了排水沟。慧明则每天给百姓们讲“慈悲共生”的故事,教百姓们祈福。
刘县令每天都来看,想看赵不器的笑话。可没想到,几天之后,灵田的稻子就冒芽了,长得飞快,绿油油的,比当地的稻子好太多了。
刘县令惊呆了,他蹲在田边,摸了摸稻芽,又看了看赵不器:“赵大人,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有这么神奇?”
赵不器笑了笑:“刘大人,这不是神奇,是‘顺应自然’加‘仁心滋养’。道家讲‘顺天时,应地利’,清玄道长的风水,其实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找到最适合稻子生长的方式;儒家讲‘仁民爱物’,咱们心里想着百姓,想让百姓吃饱饭,这份‘仁心’,能让稻子长得更好;佛家讲‘慈悲’,慧明大师教百姓们祈福,其实是让百姓们心情平静,用心照顾稻子——这三者结合,稻子自然长得好。”
刘县令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赵大人真是学识渊博!刘某之前多有冒犯,还请赵大人恕罪!”
“刘大人客气了,”赵不器说,“只要能让百姓们吃饱饭,刘某能理解,就够了。”
就这样,灵田的方法在南方推广开来。接下来,赵不器又去了北方、西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事实说话,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灵田,接受灵田。
在推广灵田的过程中,清玄和慧明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清玄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地形,调整风水布局——南方多雨,她就教百姓们多挖排水沟;北方干旱,她就教百姓们建蓄水池;西方多风,她就教百姓们在田边种防风林。慧明则根据不同地方的习俗,调整讲经的内容——在农村,他就讲“勤劳致富”“助人为乐”的故事;在城镇,他就讲“诚信经营”“邻里和睦”的道理,让百姓们更容易接受。
赵不器还把种灵田的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叫《灵田三论》,分别讲“仁为根本”“顺为方法”“慈为助力”,还配上了插图,让百姓们容易理解。这本书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成为了百姓们种地的“宝典”。
随着灵田的推广,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以前饿肚子的百姓,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有余粮;以前破旧的房子,现在变成了砖瓦房;以前没学上的孩子,现在也能去私塾读书了。
皇家银牌县令(流氓帝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