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周虎领着个道姑进来了。这道姑约莫二十多岁,穿着素色的道袍,长发披肩,手里拿着个拂尘,皮肤白皙,五官精致,但眼神里带着点冷,像块冰玉。她走进后院,没先打招呼,而是围着灵田转了一圈,时不时蹲下来摸一摸泥土,又抬头看了看天。
赵不器站在旁边,没敢打扰——看这道姑的样子,不像骗子,倒像真懂行的。
过了一会儿,道姑才转过身,对着赵不器微微躬身:“贫道清玄,云游四方,路过此地,见这田灵气充沛,特来相助。”
“原来是清玄道长,失敬失敬!”赵不器赶紧回礼,“道长说能改良这田,不知有何妙法?”
清玄指了指灵田:“这田确实有灵气,但布局不对。东边地势低,容易积水,稻子怕涝;西边地势高,光照太足,容易干旱。而且田边没有聚气的东西,灵气容易散——道家讲‘顺应自然’,不是盲目地种,而是要根据地形、风向、日照来调整,这就是‘风水’。”
赵不器听得连连点头,这清玄说的,其实就是科学的农业布局,只是用“风水”的说法表达出来,倒也符合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那道长有什么办法吗?”赵不器问。
“简单。”清玄说,“东边挖条排水沟,防止积水;西边种几棵小树,遮挡阳光;再在田的四角埋上青石,青石能聚气,让灵气不容易散。这样一来,田的灵气更足,稻子长得会更好。”
赵不器大喜:“那就麻烦道长了!需要什么工具,我让人去准备。”
清玄摇摇头:“不用麻烦,贫道自己来就行。”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把小铲子,又拿出四块青石,动作麻利地在田的四角挖了坑,把青石埋了进去,又在东边挖了条排水沟,西边种上了几棵小树苗——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的树苗。
做完这些,清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赵不器说:“好了。以后浇水的时候,要顺着排水沟浇,别让水积在东边;每天傍晚,对着田默念‘顺应天时,滋养万物’,能让灵气更纯净。”
赵不器赶紧记下来:“多谢道长!道长要是不嫌弃,就在县衙住下吧,也好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
清玄想了想,点了点头:“也好,贫道正想看看这灵田能长出什么样的作物。”
就这样,清玄在县衙住了下来。她每天都会去灵田看看,指导赵不器和百姓们如何照顾稻子,偶尔还会教百姓们辨认草药——她懂医术,说以后要是有百姓生病,可以用草药治病。
这天,赵不器正在灵田查看稻子的长势,突然听到门口传来“阿弥陀佛”的声音。他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和尚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化缘的钵盂,肚子圆滚滚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看起来很和善。
“贫僧慧明,从附近的普济寺来,”和尚走到赵不器面前,双手合十,“听闻施主有块灵田,能种出高产作物,特来送些‘宝贝’。”
“慧明大师客气了,”赵不器回礼,“不知大师要送什么宝贝?”
皇家银牌县令(流氓帝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