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镇子早被年货摊子撑得满满当当,刚进街口就撞进一片红——糖画摊子前的青石板上落了层糖霜,像撒了把碎玛瑙;卖灯笼的竹竿斜斜插在墙根,红的、粉的、描金的灯笼挤在一块儿,风一吹,骨碌碌转着撞出细碎的响,连空气里都飘着糖炒栗子和松枝的香。
郁筠丹攥着林羽裳的袖子往前挤,斗篷上的绒球蹭过旁边货郎担上的风车,哗啦啦转起来。
林羽裳:你看那个!
她忽然顿住脚,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不远处的戏台上正耍狮子,彩布扎的狮头晃着金铃铛,踩着鼓点往高桌跳,台下人群里,香菱正扒着郁坚的胳膊蹦,手里的糖葫芦串晃得要掉,阿砚站在旁边笑,手里还捏着刚买的梅花糕,糕上的糖霜被风吹得落了点在他发间。
香菱:猜谜去!
香菱见了他们,举着糖葫芦就冲过来,把手里一串递郁筠丹。
香菱:方才我看见个灯上写‘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郁大哥说是‘风筝’,你说对不对?
郁筠丹咬着糖葫芦点头,视线却被不远处的兔子灯勾了去——那灯是竹骨糊的,耳朵垂着粉绸子,灯芯一亮,暖黄的光把地上的影子映得软乎乎的,像她现代手机里存过的壁纸。
阿砚:在看什么?
阿砚的声音在耳边响,他手里捏着盏刚买的莲花灯,灯沿的流苏扫过她手背。郁筠丹回神,指了指那兔子灯。
郁筠丹:以前……我家乡也有这样的灯,就是比这个亮,用的是电灯泡。
话出口才觉失言,赶紧往回找补。
郁筠丹:就是……更亮的灯芯。
阿砚却没追问,只把莲花灯塞她手里。
阿砚:这个也亮,拿着。
灯柄是暖的,该是他方才一直攥在手里焐的。
猜谜摊子前早围了圈人,林羽裳正仰头看盏走马灯,灯上画着“牛郎织女”,转起来时,光影在她脸上淌,她指尖点着灯上的字笑:“‘一加一不是二’,这谜底倒巧。”郁坚站在她身侧,替她挡着挤过来的小孩,低声接:“是‘王’字。”摊主拍手笑,递来两串蜜饯,香菱早挤到另一盏灯前,扯着嗓子喊:“‘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是青蛙!”喊完还得意地回头看。郁坚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忍俊不禁。
此时,漫天烟花绽放。
回客栈时,后院早支起了大案板。母亲正揉糯米粉,白花花的粉扑了满案板,郁筠丹学着揉面团,却把粉沾了满手,往脸上一抹,逗得香菱直笑。
阿砚:该这么揉。
阿砚站到她旁边,手掌覆在她手背上,带着她把面团往案板上按。
他掌心温温的,郁筠丹鼻尖忽然有点热——现代过年时,她妈教她揉面也是这样,掌心贴着掌心,暖得人心里发慌。倒是阿砚学东西很快,看一眼就学会了。
林羽裳捏的汤圆圆滚滚的,每个都嵌颗枸杞,摆在托盘里像串小红灯笼。
香菱:筠丹你看!
香菱举着个歪扭扭的饺子凑过来,饺子边捏得像锯齿。
郁坚:我包的‘元宝’!
郁坚在旁边擀皮,擀得又匀又薄,见她手沾了面粉,伸手替她掸,却被她把面粉往他脸上抹,两人闹着撞在一块儿,案板上的面团都晃了晃。
郁筠丹手里的面团终于揉圆了,她偷偷往里面塞了颗铜钱——现代包汤圆时她总这么干,说是“包个惊喜”。刚要把汤圆放进托盘,阿砚忽然递来块干净帕子。
阿砚:擦脸。
她才发现自己脸上还沾着粉,赶紧擦了擦,却见阿砚低头,把她包的那颗汤圆捡起来,放在自己包的一排整整齐齐的饺子里面。
灶上的水早烧开了,咕嘟咕嘟冒白气。郁叶喊。
郁叶:下饺子咯
阿砚拎着托盘往灶房去,走了两步又回头,指了指她手里的莲花灯。
阿砚:灯别灭了,等会儿去院子里放。
竹林客栈之穿越后遇到张凌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