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把“时光花坛”竹架的影子泡得发软时,安诺的帆布包正裹着后山的藤香跑过巷口。她怀里揣着个半旧的藤编小筐——是昨晚在张大爷家的储物间翻到的,筐壁上缠着几圈褪色的棉线,棉线上还沾着干松针,张大爷说这是阿栀当年用来装藤蔓插条的筐,把它挂在竹架上,须根能“闻着”旧藤的味道,长得更有劲儿。
“小须根早呀!藤筐来啦!”安诺蹲在竹架旁时,藤筐底的细缝漏下两根干松针,刚好落在第五根须根上,嫩绿色的须尖立刻缠了缠,像在抓松针玩。她刚要把藤筐往横杆上挂,手指突然触到筐壁里藏着的东西——是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纸边已经发黄,上面用铅笔描着小小的藤叶,墨迹晕开的痕迹像极了须根的纹路。
“林溪!快来看!藤筐里藏着纸!”安诺的声音刚落,巷口就传来旧笔记本的“哗啦”声,林溪背着向日葵书包跑过来时,怀里的笔记本正夹着片带露的藤叶,是今早特意去后山藤丛摘的,叶片边缘的锯齿和纸上画的一模一样。“真的有纸!”她蹲下来,小心地把纸展开,纸上除了藤叶,还写着行小字:“藤筐挂架顶,须根绕三圈,叶芽就冒尖”,字迹歪歪扭扭,和“时光花坛”木牌上的字是同一个人写的——是阿栀。
“阿栀早就告诉我们怎么挂藤筐了!”安诺刚要把藤筐往架顶举,突然听见铁皮饼干盒的碰撞声,小宇抱着盒子跑过来时,里面的玻璃珠滚出六颗,一颗卡在藤筐的细缝里,一颗落在纸上的藤叶旁,还有四颗顺着竹架的竖杆滚下来,刚好在第五根须根周围摆成个小方圈,像给须根画了个小院子。“我带了爷爷的小挂钩!”他从盒子里掏出个铜色小挂钩,“阿栀写的‘挂架顶’,得用挂钩才挂得稳!”
小宇刚把挂钩钉在架顶横杆上,晨光突然穿过玻璃珠,在纸上的藤叶上聚成个亮斑,斑里竟映出了竹架的影子,像阿栀当年画藤叶时,把竹架也悄悄画进了光里。林溪赶紧掏出观察本,飞快地把纸和亮斑画下来:“6月13日,藤筐藏旧纸,珠圈围须根,光映竹架影。”
织毛衣奶奶推着竹车过来时,竹车轱辘的“吱呀”声刚好和巷口的雀鸣叠在一起。奶奶的篮子里除了毛线团,还放着个毛线织的小藤筐,筐壁上用浅绿毛线勾了藤叶纹,和真藤筐摆在一起,连细缝的间距都一样。“昨天听你说找着阿栀的藤筐,就织了这个,”奶奶把毛线筐挂在真藤筐旁边,“两个筐一起挂,须根看着热闹,绕圈的时候更有方向。”
她刚说完,张大爷扛着竹耙从巷尾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个陶制的小水壶,壶身上刻着藤叶图案——是今早在后山的老井边找到的,壶嘴缺了个小口,壶底还沾着干泥,张大爷说这是阿栀当年给藤蔓浇水用的壶,和藤筐是一对。“你们看壶身上的藤叶,”张大爷把水壶放在石墩上,“和纸上画的藤叶能对上,阿栀当年就是用这壶给藤筐里的插条浇水的。”
安诺赶紧把纸上的藤叶和壶身的图案比对,果然看见叶片的弧度分毫不差,连锯齿的数量都是七道。“原来阿栀早就把要用的东西都留好了!”她刚要把水壶放在藤筐底下,顾盼提着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刚烤的藤叶形状小面包,面包上用深绿果酱画了藤筐的纹路,还撒了点磨碎的干藤叶,和藤筐的味道一模一样。
“照着阿栀纸上的藤叶做的‘藤筐伴叶包’,”顾盼把面包分给大家,“日记里写‘吃口藤叶包,藤蔓绕架跑’,咱们留两块放在藤筐底下,给须根添点力气。”安诺咬了口面包,藤叶的清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刚要说话,就听见“咿呀”的叫声——抱着宝宝的阿姨推着小推车过来,宝宝手里攥着个纸折的小藤筐,筐壁上用蜡笔涂了浅棕底色,还粘了几根干松针,是今早宝宝非要让阿姨教的,和真藤筐的颜色一模一样。
你的幸福物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