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攥着银锁站起身,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院散落的菊花瓣上。“支书,那咱们得趁热打铁!”她眼睛亮得像缀了星,“明天我就带着丫丫去挨家挨户问问,谁愿意跟着学刺绣、做香囊,陈阳你负责统计今年的菊花产量,咱们把深加工车间的规划再细化点。”
陈阳把树叶草图叠好揣进兜里,用力点头:“我早就联系好县里的农技专家了,下周他就来教咱们怎么延长菊花保鲜期,这样深加工的原料就不愁了。”丫丫也蹦起来,晃着林晚的胳膊:“我妈说她能组织村里的婶子们缝布套,我还能教小孩子们画菊花图案,咱们的文创肯定越做越好看!”
村支书看着三个年轻人劲头十足的模样,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好!村里的老仓库腾出来给你们当临时车间,水电我来协调。当年林晚太奶奶手把手教全村窨茶,现在你们年轻人又带着大家搞创新,这股子劲儿,比漫山的菊花还旺!”
接下来的半个月,菊花村彻底热闹起来。老仓库里,婶子们围坐在一起缝香囊,针尖走线间缀着细碎的菊花布片;院子里,张大爷的茶桌旁多了几张新面孔,都是来学窨茶的年轻人;田埂上,陈阳跟着农技专家丈量土地,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菊花种植和保鲜的要点。林晚则成了“大忙人”,白天教刺绣、核账本,晚上对着电脑修改文创设计图,银锁始终贴在胸口,像是太奶奶在默默给她打气。
这天傍晚,镇上来了两位穿着西装的客人,说是旅游公司的,特意来考察菊花文创。林晚带着他们走进仓库,当看到货架上摆满的菊花精油、刺绣手帕、窨茶礼盒时,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忍不住拿起一块绣着“寒菊”的手帕赞叹:“这手艺真地道!既有老味道,又有新设计,太适合做旅游伴手礼了。”
陈阳趁机递上规划图:“我们准备建的深加工车间,还能生产菊花糕、菊花面膜,到时候结合摘菊体验、手工研学,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客人翻着规划图,频频点头:“我们可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你们的产品纳入我们的旅游线路采购清单,还能帮你们对接线上电商平台!”
消息传回村里,家家户户都炸开了锅。李婶拿着刚缝好的香囊,拉着林晚的手抹眼泪:“多亏了你这丫头,我家闺女的美术班学费有着落了,以后我也能靠手艺赚钱,不用再出去打零工了!”张大爷捧着新窨的菊花茶,给客人倒了一杯:“这茶里的味儿,和当年太奶奶窨的一样醇,可日子比那时候红火多喽!”
林晚站在仓库门口,望着远处夕阳下的菊田,风里飘来阵阵清香。她抬手摸了摸胸口的银锁,冰凉的金属贴着温热的皮肤,上面的菊花纹路仿佛活了过来。陈阳和丫丫走过来,手里拿着刚印好的“菊花文创合作社”招牌。“明天就把招牌挂起来!”陈阳笑着说。丫丫指着田埂上正在盖的新车间,蹦蹦跳跳地喊:“你们看!车间的地基已经打好了!”
月光再次爬上老梨树,林晚看着招牌上“传承”“创新”四个小字,突然明白太奶奶留下的不只是窨茶的手艺,更是让日子越过越旺的念想。那朵刻在银锁上的小菊花,早已和全村人的希望缠在一起,开在菊田里,开在车间里,开在每个人笑盈盈的眉眼间——这朵花,永远不会谢。
再见了那个青春的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